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是你爸爸《爸爸就是长大的孩子,孩子就是小时的爸爸》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01:46
  • 77

如果若干年后,自己成了家长,会不会因着孩子的一言一行而伤心难过反思良久抑或是不闻不问轻松自由?习惯站在仰视长辈的地点,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到了父辈的位置,应该怎么做?

看完《我是你爸爸》,这样貌似平静却隐藏波澜的结局符合王朔的一贯风格,动物园里阳光灿烂云淡风轻,我却只觉浅浅心酸。

离家求学以来,和父母不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却变得前所未有的融洽,习惯了一周一次的电话,习惯了在真正无路可走的时候把家当成遥远温暖的安慰,矛盾却总在回家时不经意爆发,两代人的价值观呢,还有尊严问题,真的不是一言能以蔽之的,有时只能深深地感慨着,为什么对最关心自己甚至自己从心底深爱的人反而会用最漫不经心的态度,会用自己固执己见的想法坚持一厢情愿的透彻关心而实质上构成某种伤害。

对故事里孩子的做法想法是有深深共鸣的吧——虽然自己不那么尖锐也不曾那么叛逆,但是有着一样对于自己认为是对的甚至是认为明显高于父母认识的观点的固执,坚持自己认为的家庭民主,坚持拥有自己的隐私,有时候表达的时候亦会振振有辞,如果觉得不被尊重或者是训斥便会觉得很委屈——这是马锐,是我,亦是许多当代相信接受的知识也不愿意盲目遵从24孝服从父母的孩子。

而父母呢?在生养一个孩子之前,很多父母只有“养”而没有“育”的观念,有时可能并非他们不愿想,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既是成了大人,便要保全大人的尊严,拉下颜面去和孩子做朋友,多少怕那自由给得过度,到头来让孩子和孩子的朋友看不起,也不划算。没有一个人的心智是天生成熟的,有的毕其终身也难以成熟,话说回来成熟这样抽象的东西本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只能说能在不同的境遇下保持相对稳定便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了。小说的结尾,老马决定还是当回一个正常的“爸爸”,可小说里,马爸爸的态度变化加起来得有3次以上了,在摸索中前进,这个“爸爸”该怎样进行他之后的教育计划?终还是让自己和读者都感到惶惶的。

其实成年人也是从孩子一步步走来的,童真或许会被打磨,但必然不会消失,只是社会的规则让他们到了适当的年龄必须去做相应的事情,以维持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他们还得试着跟来源于自己的小小个体打交道,试着用自己年代的理论来面对年轻人的一脸自负和满不在乎,年轻多好——可总归是要老的,除去身体上的衰老之外,更多的是对人对事对生活一种逐渐递增的疲倦和无奈。

书中有好几处打动了我,一处是马爸第一次酒醉,想起和前妻以及儿子幸福生活的片段,想起自己忽视了儿子在家庭战火中受到的伤害,想起看到刚出生的儿子时发出了让他一辈子幸福的誓言,在酒后跟刚刚被他侵犯隐私的行为深深伤害了的儿子的道歉,让我看到一个父亲在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空虚只剩下一个总在让自己操心着急的孩子时虽然不懂得表达却无比强烈的情感;另外几处都是父子俩在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父亲为了保存尊严孩子为了坚持“道理”时双方爆发的痛哭,鸡毛蒜皮的导火索,却都藏着一颗要求被尊重的心,最后二者都会越来越难过,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好好的初衷最后都落得如此田地。

冷漠。隔离。对最亲近的人的小心防范。最怕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面,人心可以在瞬间很近,也可以在瞬间变得无比遥远,好在无论是老马还是儿子都总有一方在不同的时刻小心地做着沟通的工作,好在不论是怎样的表现形式都有深深的爱作为奠基,突然想起自己生活中那些被爸爸伤人的话气得锁在屋子里不出来之后又帮爸爸倒茶,突然想起类似小说里的情节那样因为不被理解哭着委屈着的片段,可是,可是,最最脆弱的时候,家还是那样一个温暖的地方——还会有谁时刻担心你的冷热为了你的事情而红了眼圈?

含笑看着父母的孩子气吧,他们不过是长大的你。收敛自己的锐气吧,将来也会有一个同样自负的孩子这样跟你说话。当看到长辈花白的头发时,在他们身后偷偷心酸的同时,记得上前去为他们捶捶背。后悔的话不要在自己静下来时才说,懂得控制自己。“既然不能顺从长辈,噤声也是一种尊重。”

子由父生,父待子缮,哪来的隔夜仇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