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死亡回忆《看看这篇文章是否对大家有帮助——人格解体》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59:48
  • 69

1、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Krishaber(1873)最早描述了这一症状。Dugas(1898)首次应用了人格解体这一术语。一般说来人格解体是指对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言。

对自我的不真实的感觉即指狭义的人格解体,它可单独产生,而对周围现实的这种感觉则又称非真实感。有些人格解体常是突然产生并带有昏厥感和面临灾难的惶恐紧张感。有些患者感到自己躯体和周围环境以及他本人产生一种似乎是不真实的疏远的感觉。

K.Jaspers则认为人格解体是丧失存在意识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一种“自我”的感觉。目前把人格解体看做是一个非特殊综合征,颞叶癫痫、中毒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抑郁症等都可伴发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患者不能确认自身的真实感觉,产生一种奇怪的复合体验,难以将这种体验作出令人理解的说明,感到内在世界或外在世界或内外世界都在改变,而且具有一种含糊的、不舒服的生疏感。常采用“非真实”或“脱离”等来加以描述。

人格解体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对整个自我感觉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为:(1)现实解体。此时,患者描述周围环境似已发生改变,周围环境可能像一个舞台装置,为两维空间或平面的,而且颜色也改变了。事物可能变大、变小、变形、变近或变远、变得模糊不清或像何等梦一样。(2躯体解体。此时,患者对身体的体验发生改变,觉得物体的个别部分或者变得很大,或者变得很小:或者是镶嵌在一块的,或者是分离的,等等。(3)情感解体。此时患者体验性情感丧失,不能哭、不忧虑、不能爱和恨,很少表现乐观和自信,较多表现为捻,没有心境变化,与自杀企图无显著关系。研究发现,这些表现可能扩大到包括空间感觉的异常,如失重感、漂浮感、离开躯壳的感觉等。对时间感觉也有异常,如觉得时间加快了或减慢了,以及现在的行动似乎同时也发生在过去或未来。

人格解体容易诊断而难予定义。从临床需要出发,可将上述现象用“人格解体”这一术语概括。由于患者常用“似乎是”来形容他的形形***的体验,而且感到奇怪,难于描述,因而常常容易被误解,也即被归入某一精神病类型。例如,把“我已死”、“我不存在”或“我和身体不在那里”等体验,归入精神性抑郁症的妄想;把情感丧失或感觉到一切行动都是自动的或像被人操纵的木偶,怀疑成是精神分裂症,等等。

G.J.塔克指出,人格解体是一种复合症状,曾被当作原发现象,但通常认为是在像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和神经官能症等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一种症状,因而在诊断上没有什么特殊性。然而,作为一种临床经验的疾病状态,保持着它的独特性和不变性。一般情况下,这样一些提问可以得到病人是否存在人格解体的印象:(1)你有过自己是两个人的感觉吗(一个在活动,另一个在看着)?(2)你是否在某个时候对自己有不实在的体验?(3)你曾否感到自己像一个陌生人?(4)你曾否感到自己和别人之间隔着墙壁或面纱似的?等等。

塔克从300多名患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得出结论:(1)人格解体是一种明确的体验,当用这种方法问到曾有此种体验的患者时,他们是立刻就明白的。(2)人格解体是一种原发的内心感觉状态,可能发生于许多情绪状态之下,包括病理的和正常的,亦可出现于忧郁情绪和认识过程障碍的情况之下。(3)具有人格解体症状的患者往往有慢性焦虑、持续性忧郁情感和一不定期程度的思维病理变化表现,在评价人格解体与思维过程的关系中,发现人格解体多见于思维分解与概念界限混淆不清的病例中。(4)人格解体与焦虑有明显关系,但与妄想或幻觉现象没有明显的相关,与猜疑和妄想狂尤少联系。(5)人格解体现象与精神分裂症联系较多,特别是在隐袭性或边缘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这种疾病患者比在混合性忧郁症中更为多见。而且,许多有人格解体现象的病人也有显著的癔病特征。(6)人格解体在年轻人中较常见,但与性别无关。

有关研究发现,人格解体的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月,最常见的为数分钟或娄小时,该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出现,但也见于正常人,特别在疲惫状态、药物中毒或似睡非睡之时。孤立的的短暂发作,特别是在疲乏之时,需与颞叶癫痫区别,后者在临床基础上是可以区别的。人格解体可能出现周期性、持续性现象,最常见的病理情况是伴发于焦虑综合症,特别是灾难性综合症或恐怖-焦虑-人格解体综合症。在正常女性中常伴发于轻度的广场恐怖症,亦见于神经症和精神性抑郁,尤其是在严重抑郁时。少年有时在极度恐慌时可出现急性人格解体,从而导致严重行为障碍,但不能误诊为重性精神病。

2、人格解体综合症(Depersonalization syndrome)

人格解体是一种复合的间歇发生现象,它包括有陌生、含糊,不适和非现实感的体验,但限于对整个自我感觉的变化之中,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每次出现的这种体验都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一种表现为物体形象的变异、自身的部分变异等不愉快的体验。

病人常常以“似乎是”来描述形形***的体验。如“现实解体”的患者感到自己躯体分离脱节、形象怪异、变大或变小、失重飘浮及自体已死,似机器人或木偶样等;“情感解体”的患者感到自身情感体验的能力丧失,麻木不仁,似乎不能爱或不能憎、不能悲或不能喜、不能焦虑或不能忧愁等。

人格解体持续时间数秒或数小时。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药物中毒、癫痫或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又称为爱丽斯在仙境综合征(syn-drome of Alice in wonderland)。

3、人格解体神经症(Depersonalization neurosis)

又称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该病作为神经症很少见到,由Red和Es-quirol首先报告。女多于男,均为青少年期起病,目前病因不明,常突然起病,病程迁延难愈。

临床表现主要为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或二者兼而有之。

(1)人格解体:患者诉述他的情感体验变得疏远、陌生、不是他自己的,以致于不知道如何去恨和爱,不会哭和笑,他的情感和动作好象是别人的,而他象是在演戏。患者有的认为他自己脱离了他们精神活动或躯体,有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或很快等。患者知道这种体验是异常的,但持续或反复出现,故而痛苦,焦虑。

(2)现实解体:患者感到外界似乎已经改变,对物体看起来很陌生,变了形,很平淡,无生气。有的感到周围象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演戏。外界事物可以显得很大或很小,很近或很远,变得模糊不清,象梦一样。有时感到身体变形了,存在时间或空间的知觉改变。

(3) 当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症状占优势并持续存在时方能考虑此病,焦虑、抑郁、恐怖是继发症状。可伴有某些躯体不适,患者有自知力。此外要排除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及其它神经症。

各种治疗收效甚微。支持治疗是必要的。可试用森田疗法,睡眠疗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对症处理。

转自这里http://hi.baidu.com/%CA%AE%C1%F9%B9%E2%C4%EA/blog/item/26f7e562649df2d5e7113a82.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