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白夜行《黑暗中的毁灭》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58:59
  • 76

最近偶有小雨,天气时冷时热,这样的日子适合卷被卧读,不曾意料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让我寒意陡增,却又难以释卷。不得不承认,《白夜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推理小说,它对社会的关注、人性的探求,以及小说文体的探索都非寻常推理小说可比,称之为社会派推理小说或许更为合适。

《白夜行》开局是一件谋杀案,当铺店老板桐原被人杀害,凶手是谁?是被害人出轨的妻子?还是被害人当铺的伙计?或者另有其人?警察们却束手无策。主管警察一直默默调查了19年,才算真相大白,结果却令人无比感慨,凶手竟是被害人当时仅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原来主人公亮司小时候,目睹了小女孩雪穗被自己的父亲猥亵的情景。在那一刻,在男孩心中,父亲只是一头丑陋的野兽,便设法杀死了父亲,犯下了弑父之罪。出于对亮司的感恩,和对逼迫她出卖身体的母亲的极度憎恨,雪穗将杀人罪责嫁祸给母亲,制造她畏罪自杀的假象。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为了掩盖犯罪的真相,亮司接连通过各种手段剪除其他相关人员。尤其是在雪穗大学毕业后,为了让她步入上层社会,摆脱少年时候遭受的阴影,亮司可谓处心积虑,通过各种非法的极端手段为雪穗扫除障碍,铺好道路,最后也是划地为牢,自掘坟墓。

这不仅仅是一个谋杀后的推理故事,虽然它是以推理小说成名。如果读者深入进去,便会发现我所言不虚。小说叙事跨越19年,篇幅35万字,长达467页,对推理小说而言,这样的篇幅近乎于一种疯狂举动,可以试想,这得安排多少悬疑点,又得以多么眼花缭乱的方式进行化解。如果一部小说,仅是为了炫耀作者娴熟的推理技术和不错的故事编造能力,就非得进行如此长篇幅的小说叙事,那该丢进垃圾桶里去。显然,作者东野圭吾深谙这个道理,推理只是这部小说的壳,是串起小说偌大结构的线索,是引导读者深入阅读的导火线,它还不是小说的重点所在。仅仅把《白夜行》当成一部推理小说来读,简直暴殄天物,拿了鱼翅当粉丝,十足糟蹋!小说的重点直指罪恶中的人,和造成罪恶的社会。

关注社会问题向来是东野圭吾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白夜行》中,社会问题表现为人的种种变异,如亮司父亲的恋童癖,母亲的红杏出墙,以及雪穗母亲为了还债,竟然将自己年幼的女儿卖与人糟蹋,还有后来雪穗长大成人内心背负的阴影和伤痛,和亮司内心的黑暗和沉沦。小说中雪穗说得异常清楚:“有总是活在太阳底下的人,也有不得不生活在漆黑的深夜里的人。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才为了脱离现状,无所不用其极。这在亮司身上也表现得很充分,童年生活的阴影让他的心灵变得无比扭曲,无论是教唆卖春、制造假银行卡,还是伤害女性,他都表现得毫不在乎,因为他的生存哲学就是“自己的生存建立在背叛一切的基础上”。这两个人童年遭受的身心伤害,心灵已经扭曲变形,道德伦理在他们身上几乎失效。作者尝试对这种现象进行回答,是什么、是谁让孩子沉沦至此?甚至作者在行文中,时刻点到,类似的社会案件还有很多,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这种意识使得小说具有了平常推理小说难得的审视和反思意识。

作者的小说叙事技巧和结构能力也确实出色。案件持续19年,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作者采取了跳跃式的叙述笔法,甚至大胆地以多重视角开展讲述,故事表面上彼此并不衔接,比如雪穗和亮司两个主人公长大后,两人过着平行线般不相关的生活,小说也只有在结束时才让两人照面。但是巧妙的是,各种故事、人物又有着浑然一体的内在联系。这充分展现了东野圭吾的小说能力,能够将各种烦乱复杂的事件各自自由展开,又能在最后自如收拢,堪称收放自如。推理环节的加入除了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以外,扮演的就是小说叙事串线的作用。另外,小说尽管尝试在反思社会,但作者自己并没有带着审视的有色眼镜去描写犯罪人员,一切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审视都留给了读者,留出了思考空白。

另外值得探讨的,关于小说中亮司和雪穗之间的关系,有人读出了爱情,有人读出了利益共谋。作品始终未曾做出明朗的暗示和描述。或者他们两人之间有些许情愫,但似乎还称不上是爱情。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合作保守秘密,需求内心安慰。对于出自底层社会、遭受童年阴影的他们,他们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千方百计往上层社会走,对所有想挖出他们过去的人进行封口。两人身上弥漫着一种毁灭感,就如小说中写道的“他们两人如何协调约定不得而知,多半没有协调约定,他们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灵魂。结果,雪穗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司则至今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

唯一令人感伤的就是,在案件被破后,亮司选择了自杀,以死保护了雪穗。但雪穗见亮司自杀后,却只顾扶楼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