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成长”的时间定义在15岁到20岁,我可以说我是看着麦卡勒斯的书长大的。中国大陆如今已经出版了她的5本书,我已经看了4本。麦卡勒斯是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女作家,对她的作品我的共鸣感仅次于卡夫卡的作品。当然了麦卡勒斯作为一个女作家她不可能像卡夫卡这般男作家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构架起一个理性,完整而牢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她也不过是在描写复杂情感而已,就算描写的再怎么丝丝入扣但好像还是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是她对情感的洞察与描摹在我看来确实登峰造极,或者恰好是因为我的经历与性格原因所以我对她笔下的人物情有独钟,也许是后者吧。
先来说说这个女作家的出身吧。她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个美国南方小镇,镇上总是驻扎着士兵。她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她的日后创作产生了绝对的影响。
比如她笔下总是出现的小女孩。小女孩住在闭塞的南方小镇上,她敏感,爱幻想,小镇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荒芜与小女孩无尽梦想的矛盾日复一日地折磨着她。她正在成长为一个妙龄少女,正在准备去感受男女之情,但是这个即将达到的阶段因为它的不完整性给小女孩带来了不可解决的焦虑与痛苦:“个子长高了,身体却还没发育好,站在镜子前,觉得自己像个长手长脚的怪物。”或者突然绞尽脑汁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女人然后走到街上去而觉得平常的小镇在自己眼里都变了样等等。这般的小女孩,还常常去爱慕着别人的爱情,还把自己想像成了其中的一员但到头来才发现别人的爱情和自己毫无关系。
比如军队与同性恋。因为军队里男性过于密集而总是会产生同性恋,或者双性恋。作者成长的小镇上总是驻扎着军队,关于这些军队里的故事也都成为了作者的素材。
比如孤独。麦卡勒斯的作品的灵魂就是'孤独"。作者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作品里的所有人物都是孤独的。
《婚礼的成员》这是我读的小麦的第一本书,据说是她最成熟的作品。当我读完了其他3本再来看这本时,我个人觉得成熟是因为绝望以及连单方面的爱也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主人公是个小姑娘,她的梦想,就是参加哥哥的婚礼,然后和他们一起去度蜜月,远走高飞。但是在小姑娘的世界里,“在那个绿色的、疯狂的夏季”,每一个孤独的人都被深锁在各自的内心空间,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到头来她终于发现她与哥哥及新娘没有任何关系,她还是孤独一人。她对自己正在成长中的身体及心灵的不完整性有着深深的恐惧,所以她为了战胜这种恐惧而浓妆艳抹去了酒吧,在那儿认识了驻扎在本地的年轻士兵。年轻士兵竟然以为她是个轻佻放荡的女人而带她去了旅馆,后来小女孩逃了出来,但是逃出来的原因竟是不解多于惊恐。个人认为这是最传神也是最悲伤的情节。
本作中的小女孩是最丰满的麦氏小女孩,也是最可怜的麦氏小女孩。而她身边的人同样孤独,而他们的孤独是完全无法解决的。安于现状思想狭隘的姐姐们,不论有没有知识文化都遭受压迫的有色人种,对***充满仇视的激进者。简单而肤浅的小镇被美国的南北差异与矛盾割裂成了一份份孤独,孤独中无意识浸透着的痛苦却并不简单与肤浅。 这部作品算中长篇中最难懂的,也是小麦作品里罕见的没有描述爱情的作品。回想起来我在这部作品中找到的共鸣感到底是什么?也许是炎热,焦虑,单调,偏僻的小城镇与无尽无边幻想的挣扎,也许是成长中的自己看起来像个长手长脚的怪物,也许是对与自己无关的情人间爱情的恋慕,也许是相比我们我每个人心中从未消逝过的对孤独的自我意识,而那么羡慕小女孩以及她的世界是那么孤独,但是小女孩却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过。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57: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6765.html
上一篇
原来你非不快乐《要快乐》
下一篇
话说三坊七巷《三坊七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