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北京旅游的人能够马上画出北京的地图,而有些城市里面的老居民甚至不知道他所在的城市中的某两条最重要的的马路居然不是平行的?为什么我们住的房子旁边的那条河涌会被我们忽视,为什么有时候,当我们玩 Google Earth 试图找自己的家的时候,总是那么的困难?而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我们住的那栋楼的时候,会有一种迷惑:它怎么是在这个位置啊,它不是应该在广场的正南面吗?在 Google Earth 上,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个城市的卫星地图,不必知道街道的名称,就能马上说:哦,这是北京,哦,这是纽约,而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地图的样子?
凯文林奇试图解答这些种种的疑问。一个城市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在一些标志:巴黎的铁塔,北京的中轴线,芝加哥的湖滨;而有些城市,是在细节:红砖铺就的地面,催人慵懒的路灯的灯光。
虽然翻译得很烂,虽然这本书里面的城市: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城到今天,时过境迁,已经不是书上的那个样子了,但是,它仍然具备指导意义。
如何让城市具备迷人的个性,而不是好像是东拼西凑的一样。同化的城市,拷贝的城市,一样的楼,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景观。当香港的标志只剩下错乱的广告牌,广州的标志,只剩下那个在建的可怜的西塔的时候,在广州,只有在抬起头看到那几个直耸的标志物,才能意识到,我在广州。同质的城市化+奇异的标志物。规划、建筑风格相同的大学拼凑在一起,放到一个孤岛里面,并企图将这个孤岛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之一。一个城市如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提供几张随意拍摄的城市的照片,就能辨认出来?拥堵的交通?永远在刨坑的马路?怪异的“标志性建筑”?冷清的“中轴线”?还是你永远不会去拜访的“五羊”?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54:5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