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的中国缘分《个体记忆还原历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51:00
  • 72

大学阶段免费得到的书有三本:《李岚清音乐笔谈》《李肇星诗集》和昨天拿到的《我的中国缘分》(李立三夫人李莎回忆录)。

发现三本书都姓李,多巧。

前两本没看过。第一本送给读高三的表妹了,书里的一些内容很适合用来做高考命题作文材料而至于我,古典音乐不怎么懂也没太大兴趣,那本大厚书有点浪费宿舍的书架。第二本是想让李部长签名的,那天本来学校安排了这个环节,不过李老爷子讲座一结束就被保镖护送出了会场,我没来得及冲到他面前(恐怕冲到了也会被撂倒)。那本书也没怎么翻过。

昨天拿到的那本到现在居然已经断断续续看了二百多页,过半了。书的文笔很简单,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回忆录,叙述结构都四平八稳,有些地方甚至给人流水账的感觉。但带给我的冲击很大。发现一个道理,真正的磨难和真实的情感不需要上好的文笔也能让人动容。想像一下,一个九十五岁的老太太给你讲她的一辈子,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即使她的语言再简单,里面包含的也是一个世纪的刻骨铭心。再举个反例,高中的时候郭敬明无比风靡,我也很喜欢看他那些大段大段关于忧伤的文字,觉得自己感同身受。现在,虽然不回避那时自己的傻,但已经不会主动提及那些见风就流泪的日子了。(顺便八一句,十分不耻郭敬明永久不变卖弄青春忧伤小情感的做法,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歇歇,现在想到这个拧巴造型我就有暴起伤人的冲动)

在历史方面,我还处在很傻很天真的阶段。比较严肃的历史著作又不是我的菜,而且我也知道网上的意淫穿越小说严重不可信,所以回忆录比较合我胃口,长知识。作为一个普通人,关注历史中个体的遭遇要比关注整个历史的进程更能学到东西。再说历史都是当代史,个体的记忆反而更准确。就好像我外婆出生在旧社会,不管教科书说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水深火热,但从外婆口中我还是知道当她年轻时,每一天的主题并不全是悲伤苦难,她也有过各种美好的情感和喜悦。历史却往往忽略了这些情感,而能在个体的讲述中见到,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过去怀着真正的悲悯和关注,而不是为了把历史的考卷填满去死记硬背那些血泪。但我们是多么善于遗忘的民族啊,多少普通人的经历和遭遇连本人都不愿去回想面对,遑论传递给下一代。因此不管现在我们怎么夸耀自己辉煌的历史,其实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全新的土壤中长出来,过去的积淀对于我们只是点缀,我们拥有的只是粗暴而简单的根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