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这星期老师让看的是古勒维奇的《艰难时世下的政治》,从网上找到这本书的封面,好像原打算2008年11月出版的,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版,古勒维奇本人写的中文版序言是今年1月刚完成,估计出版时间得拖后了。这本书是社会联盟范式的著作,这一范式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分解,强调国家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利益驱使下进行交叉互动,在这一范式下,社会和国家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与国家主义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范式有所不同。但是,社会联盟范式在研究层次和方法上有具有多样性,这就使得这一范式下的著作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书与该范式的另一经典罗高斯基的《贸易与联盟》就有很大差别。
“政策需要政治”,本书开始的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全书的中心,即探讨政策如何通过政治运作来得以产生和实现,而这个政治运作就是指社会联盟的政治运作。与稳定时期相比,危机时期因为政策的巨大变化和社会联盟的重新组合,使得后者更容易看出其运作过程及其特征,因此作者选择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次大的经济危机来说明,而作者所选取的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和瑞典)则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经济体系,且都具有诸如资本主义、经历类似演变历程等相似特点。据作者所言,本书有两个写作目的,“一是对同样遭受世界经济危机“刺激”的不同国家所采取的应对政策进行比较”,二“是发现国家之间以及特定的国家在每一次经济危机时期其社会行为者之间的联盟是如何产生、崩溃及变革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编重点介绍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对这三次经济危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从而为下文探讨不同国家和各种影响因素在历次经济危机的表现做铺垫。接下来作者界定了五种政策选项,即古典模式、社会化与计划体制、保护主义、需求刺激和重商主义,这五种模式是历次经济危机过程中各国所曾单独或者混合采用的政策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影响这种选择的五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这五个因素也是后文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这五个因素分别是生产剖面、中介组织(政党和利益集团)、国家结构(制度、官僚机构、规则)、经济意识形态和国际体系,其中生产剖面的主体社会行为者构成了本书分析的起点,中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其与国家进行协调和运作的中间人,而其他因素也要只是对其发生影响进而发挥自己的作用,当然,这种关系总是相互的,社会行为者的偏好是由国际国内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作者在第二编分别对三次经济危机进行了历史描述,并对这三段时间内五个国家如何应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1873年到1896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过程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特征的是英国和德国,前者选择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后者则走上了保护主义道路,之所以有这种不同的选择,是与两国的社会联盟有着密切关系的。一般而言,粮食生产者都支持工业低关税和农业高关税,而钢铁制造业者则因为其独特的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大量人力则要求相反的关税政策(这里,英德两国的具体原因还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政策结果却都没有符合这两大团体的意愿。这是因为两个国家内部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家力量都存在差异,英国实现了农业的转型且在银行、运输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外向特点,又是最先发展的发达国家,因此倾向于自由贸易政策,而德国则缺乏这些条件,但德国拥有俾斯麦通过强大官僚机构来协调容克地主和大工业者的利益,建立“铁与麦”的联盟,再结合其他配套措施,使他们能够接受这种折衷的安排。而法国和瑞典虽然没有德国这种特殊因素,但也建立了类似的联盟,则说明了国家内部相似社会行为者与国家互动的模式虽然不同但也会产生类似结果,但其过程会出现很多不同,实现的时间也会很不同,显然,经济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这些国家再次陷入低谷,对这次危机的应对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1929-1939年和1945-1949年,在第一阶段,存在四种应对措施,分别是正统的通货膨胀,正统的社会主义,新正统主义和需求刺激,前两者是零和博弈,后二者则属于混合博弈,这五国选择的是除社会主义政策以外的三种政策,但这五国所经历的政策变化还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最典型社会联盟特点的是瑞典,农业势力和社会民主党达成妥协,进而与商业势力建立联盟,这三大力量互相妥协,共同建立了应对危机的联盟。美国也建立了类似的联盟,但与之相比还不够稳固,不同力量的争斗仍然非常明显。而德国虽然也表现出大联合的性质,但却是通过纳粹政党的形式,最终走向了独裁统治。法国则没有建立这种联合,因此一直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英国仍然保持着它避免***干预的传统,虽然实行了一些措施,但仍然没有迈向需求刺激那一步。战后,商业集团、工业集团和劳工组织共同构成的社会联盟在西方成为主要模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为共同的政策倾向。但到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这些社会联盟出现裂痕,并不大扩大,最终逐渐瓦解。在应对的过程中,各国尽管掌权者不同,但却都有类似的减少干预的倾向,走向一种新古典主义路径,劳工成为主要的牺牲者。但是,这些国家在社会联盟的瓦解程度上还是存在差异的,这也说明了不同国家具体特定的不同影响着同一国际影响下的政治运作和政策选择。
作者在最后一章对本书进行了总结,对各种影响因素所发挥的一般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行为者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联盟要发挥其作用,必须通过社会行为者与国家的政治运作来实现。可以看到,国家既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无论这种限制是制度本身,还是社会力量,另一方面国家又有其自主性,但这都需要国家与社会行为者进行协调和互动,才能将这种国家能力发挥出来,这就是国家的社会基础。通过本书的分析,可以看到要探究具体国家在应对具体问题时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是要对其国内国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样的条件下常常会因为某一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即便结果相似,但过程也十分不同。但这种具体案例的分析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这就是忽视了对其中蕴含的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看到,本书可以展现各个国家社会联盟运作的清晰途径,却难以揭示其中的普遍规律,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大缺憾。另外,也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行为者,本身并没有给予清晰的界定,它到底是具体的个人或组织组组成的集合,还是一种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力量,他们如何形成其共同意志或类似行动?这都是需要详细指出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行为者如何与国家互动,如何与中介组织互动进行分析。
《艰难时世下的政治——五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政策比较》(Politics in hard times: comparative responses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ses )
作者:彼得·古勒维奇(Peter Gourevitch) 译者:袁明旭、朱天飚
目录:
英文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第一编政策选择的政治
第一章经济政策的政治
第二章政策选择的阐释
第二编艰难时代
第三章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1873-1896年的危机
第四章脱离正统:1929-1949年混合经济的形成
第五章争论的继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危机
第三编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政策比较
第六章自主国家的社会基础
吉林出版集团拟出版(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6) 202千字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50:5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