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到底还是去把《杜拉拉升职记》看了。
虽然从它面世开始我就不太理解区区一本所谓职场小说何以能如此火热畅销,但它的确是畅销了,这由此也说明了,在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这个真理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一句,女人当中职场女性的钱更好赚。当然啦,没有调查数据为证,我也只是主观揣测拉拉的粉丝们十之八九都是女白领。
赞誉之辞已经遍地都是了,那么我就来挑刺儿吧。当然我也必须坦白承认,我是带了一点小小的偏见来速读这本小说的,但愿没有影响到主观感受的相对客观。
首先,小说的目的性太强了,以至于读完后我感觉整个小说就好比一本课堂笔记,中间穿插若干连载案例,而这些案例都是为了配合理论的提出而发生的,无处不在印证理论的正确性。本着职场圣经和外企白领生存法则的光荣使命,小说时不时就要丢出一堆貌似高深的专业名词,动不动就要在汉字里夹生一个英文单词,隔几天就要来一场斗智斗勇或者高层震荡(当然,我未曾有幸在外企呆过,也许生存环境真有这么险恶呢)……作者时刻不忘显示这是一个富于智慧和专业性的故事,是一个写给小资和中产阶级共勉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一个牛得不得了的跨国大公司,天天都在风起云涌。说心里话,我一向很烦拿专业名词打点门面装十三的主儿,除非您本来就是一货真价实的专业教材。不巧的是,“通俗”的专业往往是最大的卖点。
其次,人物的形象被过分美化。在DB里,每位先生都高大英俊绅士儒雅收入丰厚生活体面,每位女士都貌若天仙业绩骄人聪明能干野心勃勃——难道外企里面真的遍地都是帅哥美女?所有人要么是leader要么是manager,再不济也是一个助理。而我们亲爱的主人公杜拉拉,更是无可挑剔:姿色中上,身材可人,名校毕业,大家闺秀,不靠背景,淡泊钱财,品行端正,勤快朴实,任劳任怨,聪明善良,干什么都能干得漂漂亮亮从不露怯失手,然后呢还付出终有回报,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实现了基本的职业理想……这样的女孩子,现实中不能说是没有,但实在太不具代表性。你我都清楚,在生活的真实面目里,一个女人,漂亮与智慧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聪明但又踏实肯干宠辱不惊不耍小聪明的又有多少;即便真的才貌双全,才华也多半是术业有专攻,有多少女人销售、行政、人事都样样精通还始终谦逊不自傲呢……此处我还想说,行政跟人事根本就是两码事,虽然现实中无数小公司和众多(?)大外企都将两者合为一体。在我看来,行政主要是和事打交道,诸如采购、装修、管理固定资产等,起后勤保障的作用;人事则是和人打交道,当然您可别跟我咬文嚼字,非说人的事归根到底也是事,这是另一个层面。我不太相信一个好的行政主管就能同时轻轻松松成长为一个优秀老练的人事经理,对人的洞察和宽容,是要经过多年历练,直到三十好几方能勉强游刃有余的;但我们的杜拉拉是天才,二十几岁就能和下属、同级、上司以及老板都应对得从容自得,太厉害了。话说如此才女为何不一毕业就投身外企怀抱,而非要先到国企转一圈再到民营企业被猥琐的男老板性骚扰一番才毅然改道呢,实在想不通;且一改道以后就瞬间爆发出巨大潜能挡都挡不住的飞速成长,更是令人不解。
小说从头到尾几乎不曾提及拉拉同学的缺点,仅仅说她气度不够大。即便如此,她也不过是基于事实的基础炒掉了她不甚喜欢的帕米拉之后还善良地深感不安,以及后来在正义的名义下赶走了曾加害于她的黛西,而这些事件体现出来的却恰恰是拉拉同学的智慧和得体。总之,她做什么都是对的,她浑身上下都是闪光点;相比之下,好些人都是浑蛋,不是假怀孕就是故意流产,不是不辞而别就是损害公司名誉,这DB用人也太没眼光了吧。可是你知道,现实中HR却是背负最多骂名的,即便骂名均源自误解和冤枉,这个世界上也一定不存在完美的HR;更进一步说,地球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类。小说是发挥想象力的广阔土壤没错,作者有权利和自由随心所欲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也没错,但是太过脱离现实,是会适得其反的。我倒宁愿杜拉拉有点胖有点丑或者有点老,都可能来得靠谱些。
第三,爱情故事太俗套。为什么所有的故事都要牵扯上爱情呢,而且还是老套得没什么可说却还非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喧宾夺主(不过夺不夺好像也无所谓)最后却还莫名其妙的办公室恋情。接上面的话,我倒宁愿杜拉拉一直遇不到如意郎君还显得实在些,而不是事业如日中天爱情还照样甜如蜜,偏偏她的男人还又帅又多金又真诚体贴,这实在太有童话嫌疑了。现实中我看到更多的是,精明能干姿色也不差的女强人出于事业繁忙、眼光太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坚强而孤独地单身一生,要不则是找个条件一般的男人嫁掉。爱情其实还是讲究互补的,两个人若都太强势太优质则很难真正终成眷属。而结尾处,王伟同学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又莫名其妙适时准确地出现在拉拉面前,并且以俩人的卿卿我我宣告了本“职场小说”的落幕,我的反应只有一个词:莫名其妙!
第四,缺乏足够的细节佐证。也许在阅读的过程里,你会觉得,嗯,好像剑拔弩张惊心动魄,其间摆出的道理经验也是一条一条简直金玉良言,可是到最后,又好像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一切情节的发展也似乎都是情理之中的。我的意思是,作者企图教授给我们的生存法则显得太苍白。例如说要有执行力,要做好本职工作,要与上司保持一致性,要站对队伍,要察言观色,要有理有据,要选择好的工作(以及搞清楚什么是好工作),要有效沟通,必要时要勇于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要如何如何——这些我们也都清楚(当然其实,我自己清楚不代表别人也清楚),可是怎么做到呢?很多时候是一笔带过,或者只拿结果做交代。比如写杜拉拉把装修工作办得很漂亮,说她争取预算啦找供应商谈判啦跟各部门妥善协调啦,等等,好,我们知道她很出色地做了这些事情,可是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作者就不肯告诉我们了,让人心里因此不太平衡:其实我也知道应该做哪些事情呀,只是过程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事情未能顺利进展,那么我感兴趣的就是,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如何去解决看似微不足道事实上却起了关键影响的那些困难,否则我没有必要来了解这些宏观层面上的流程图,以及堆砌起来的抽象术语汇编。很遗憾,作者低估了读者的需求,认为这些都不足道也,却因此让杜拉拉的形象未能理直气壮地充实丰满。她一直风风火火地忙碌着,作出了斐然的成绩,让人很羡慕,却帮不到作不出来的人们。就好比我们写工作总结,洋洋洒洒也都是成绩一二三四五六七,让领导看了一目了然,频频赞许。没错,领导最终关注的是你的结果而非过程,但问题是,读者们不是领导。
……总之,这个小说,从专业宝典的角度看,它太皮毛,就像一门课程的纲要扩展,远远未能指导(外企)白领们的职场之路;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太浅,情节、文采、深度都不够,它只是占了题材的便宜,而这个题材之所以大受欢迎,则是社会环境决定的。无论如何,作者试图反映真实(虽然我以为离真实还有点远)或者塑造理想白领(这一点似乎更有说服力)并为职场中人提供启示和帮助(见仁见智)的初衷是值得捧场的。任何一个作品,即使不够好甚至差劲,也还是有引发思考的价值;就像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一步路,就算走错了,也不会是白走,但必须是你亲自去走才能明白。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49:4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6215.html
上一篇
生死线《应该多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