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鲤·暧昧《无处不暧昧(18号重新修改过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48:14
  • 70

拿到书是在一个暧昧的下午,温暖潮湿的香港淫雨霏霏,我沿着长满苔藓的山间小路冲下去,接过被胡乱包在牛皮纸信封里的书,封面上的红色和黑色被晕染开来,露出含义模糊的微笑。

首先看的还是沙龙,在香港看着人们写香港,因此感触格外深刻,看到情深处免不了一声叹息,觉得那字字句句都仿佛窗外绵延了好几个星期的雨,句句字字都敲击在心上。

我想我知道这座城市有多暧昧。

参加学校的活动去拜访住在赤柱山顶的商界名人,深夜乘坐空荡荡的巴士在盘山公路上横冲直撞,一路上,那些高贵的希腊塑像,雕花围栏,私人烧烤场,棕榈树在车窗上留下隐约轮廓,而汽笛一声长鸣之后,便能看见穿着黑色制服的人匆匆涌入地铁站,或是在7-11便利店的门口囫囵吞咽掉一个吞拿鱼三明治。

香港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倒映出霓虹灯扑朔迷离的光,所有的人都会觉得香港是属于自己的香港,但是很快他们又会失望地发现香港并不是属于自己的香港,这座城市就以这样一种若即若离的暧昧姿态,在回归线以南开成一朵嫣然的花。

在本书里看到对香港流行音乐,对香港文化,包括对堪称香港文学界的骄傲的张爱玲的评论,觉得颇有些顿悟的感觉。也曾每每感叹香港的文化气息淡薄,这个城市用英国的语言,穿意大利的皮鞋,抹法国的化妆品,吃日本的食物,男人们期望成为金融界才俊,女人们希望嫁一个金融界才俊,无数的货币在这个城市***纵,却只有才旺角街头的二楼书店才能淘到黄碧云和李碧华的著作。这个城市,知识分子很孤立,作家很寂寞,读者很疏理,社会很现实。但是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香港才能称之为香港,那些文人们具有了干净而纯粹的创作姿态,无论是小打小闹还是其他,都是自成一统,和其他任何地方相比都不会逊色。

才子林夕前几个星期在浸会大学做的演讲因为和考试冲突而未能赶去,这次一睹手书也是值得。媒体普遍评论现在香港人民缺乏激进的抗争性,想来是因为家中尚有妻子母亲煲好的热汤,纵使金融危机当前摆放在又一城金碧辉煌大橱窗里的衣服皮包不能再从容买下,借着几十年经济腾飞攒下的老本,生活尚能平稳度过。于是细细想来,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恨交织只属于KTV里面的唱词,却并非是个体的不快乐。

个人觉得态度是这本书里文艺腔最淡的一个栏目。颇有些80后青春小说的味道,在爱与痛的边缘,讲述那些男孩女孩教会我们的成长。特别是对书评里的《巫言》完全没有了解,《细雪》只是偶有耳闻,便愈发觉得这个栏目浅显易懂,读来颇有共鸣。

青春期的情窦初开,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一次散步,一番对话,包括深夜MSN上亮着的一个头像,那些于一出神,一恍惚间悄然流走的心跳慢掉一拍的感觉,原来就是暧昧啊。

那么我终于可以解释自己的的一些行为了。

在我漫长到令人绝望的叛逆期中,我是那么盛大而饱满地爱过一些男孩子。曾经用蜡光纸折过999只纸鹤,每一只里面都写满了单纯而炽热的爱恋。曾经连续半年清晨六点等在车站,就为了能够看到他从街角斜背着书包走来的样子,能和他顺理成章搭乘同一辆车。曾经换上白色的袍子,全身浸没在圣水池中,听着唱诗班绵延的祝颂,只是想要能够和他每个星期去教堂,坐在同一张长条凳上。

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男孩子,他们大多有着白皙的皮肤,以及能够操纵乐器或者画笔的灵活手指,用富有磁性的声音说着高贵的伦敦腔英语。我们手拉手去寻找一家通宵营业的豆浆店,在嘈杂的长途汽车上相互偎依,在一张铺着格子床单的床上拥抱,亲吻。但是,仅此而已。

我们从来没有告白,甚至连一闪而过的念头都不曾有过,彼此出现,然后迅急离开,一切都安宁美好地顺理成章,仿佛生命本该如此了无牵挂。当然也不是没有伤春悲秋地洒几点薄泪,好在难过和懊悔亦是短暂,即时抽身,奔赴美好前程。一切丰盛欢喜地如同朱漆大门上贴的年画。

当我在二十岁生日那天发现自己连大致像样的恋爱经历都没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大概是天生太精通暧昧之道。书上说“在暧昧的战役里,最先动情的那一个必定输地粉身碎骨。”

我太爱自己,亦太爱暧昧本身,便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散文部分在本期是一个亮点,张悦然和黄碧云来谈暧昧,这件事本身就暧昧地可以。

虽然是我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黄碧云却一直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在内地的时候从未曾觅得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依稀在笔记本上抄下辗转得来的她的名言警句,喜欢得紧,后来听说她取到异国学习弗朗明哥舞,及至看到这篇小散文,才觉得对于她的印象略为立体了起来,看到那故意轻描淡写的一次次的离别,暧昧也就是这样表面上的潇洒,内心辛酸只有自己体味得到。

看到《自残》的时候想起刚过去不久的冬天,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场盛大的派对里,也有看见那些热爱文学的少年们划破青春鲜嫩的肌肤,用疼痛的***来加深记忆的印痕。

我虽然充其量只是文学爱好者,但是文学青年那种精神力量的缺失,幻觉的过盛,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内心世界的好奇也略微能感知一二,知道那种探求自身存在性的强烈欲望,并且亦被那充满蛊惑力的文字深深迷醉。

上次悦然写《七点零一分》因为一句“射在里面”被众多人诟病,这次她写《自残》想来又要引起争议不少。好在读者并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许多事闷在心里多年,必须透过书写的途径一吐为快,而剖析灵魂内核,窥视内在的形状本身就极具***与成就感。

每个人在幼年的时候应该都有过类似的冲动,想要打败自己,想要驾驭自己的身体,想要获得宏大无比的爱和安慰。

那样一副坚韧的皮囊,只有越去摧残它,挑战它,才能让它生长得楚楚动人。人本来就是最有韧性的动物,最初离家时,被人欺骗时,生离死别时承受能力一次次被挑战,个体也慢慢变得汁液饱满,美满丰沛。

小说部分里最爱《钻石天空》,周嘉宁一如既往的好语感,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滑竿和自行车被赋予隐秘的意象,通篇都交杂少男少女的温暖敞亮和那些隐讳的不安和彷徨。所有敏感的关键词都未说出来,于是阅读的过程便愈发的暧昧。想起少年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讨论A片和荤段子,见多识广的男生用的是一种骄傲的口吻,他们在探知身体隐秘内核的路上走得最远,并且面对天真无知的我们时充满了优越感。

原来每个人的少年时代大多相似,在相同的道路上,窘迫而局促地蜕去旧壳,长成现在的样子。

那些爬过的杆,以及拥抱过的少年,尴尬地汩汩流出的经血,它们都含有不可言说的深层含义,划过每一片静默着的天空。

看苏德和路内的文字,也是一场颇为愉悦的经历,一时觉得动容,一时觉得惊悚,我到底还是喜欢那种流畅细腻的文字,接受不来翻译文学。就好比将“暧昧”翻译成ambiguous时,有那么一些欲说还休的东西,那些最最暧昧最最无法明说的思绪,便彻彻底底的缺失了。两篇文章最终还算是花好月圆的结局,因此本书也摆脱了之前《孤独》《嫉妒》《谎言》的阴暗腔调,阅读的时候,心脏有一点点疼痛,又隐隐带着一些柔软的感觉。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久久不忍阖上封面,默默问自己暧昧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要靠暧昧生活下去。

其实,没有人是真的愿意选择暧昧的,谁都喜欢明亮,温暖,喜欢海誓山盟,喜欢一诺千金。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安宁和淡薄。

最近看《小团圆》,于一个连续写论文的凌晨,因为超负荷工作反而夜不能寐,靠在红色垫子上看着,亦觉得内心悲凉。原来哪怕是张爱玲这样通透的女子,亦会因为仅一份的婚书,因为一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便心甘情愿地赔上了自己,恋爱中的女子大多智商降低,敏锐和理智当然无存,明知道暧昧背后可能是万丈深渊,亦贪图着眼前的温暖不管不顾向前跳。而那些制造着暧昧氛围的男子们,他们亦常常是迫不得已,不具备承受爱的能力,不具备忍受爱的时光,不具备担负责任的肩膀,世界太残酷,他们只能闭上双眼,用语言的挑逗,身体上的抚摸构筑一个虚幻的温柔乡,却不忍直视现实。

而这些暧昧的到了最后,总是如同肥皂泡沫一般在阳光下转瞬即逝,明里似乎有一方吃了大亏,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两个人都失去了相爱的机会,浪费了相爱的能力,一朝别过,便是再也不见。

就好比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男孩女孩,大多周期短暂,而一旦下定决心分开,便很快被岁月的洪流冲向别处,在无交汇的可能,剩下来的只有回忆,暧昧的,无法代表什么的,空荡荡的回忆。

行文至此,突然发现自己的啰嗦。暧昧和孤独,嫉妒,谎言的不同在于它有着过分了的模糊,仿佛世界睁开的第三只眼。物换星移间,男人和女人如同池塘里的两道水纹,一个回旋,一个荡漾,靠近后远离,远离后靠近。

我现在还在过着肆无忌惮的暧昧生活,趁着身体还算年轻,情感还算丰盛,生活还算无忧,尽情享用这一道人生的小甜点。

生活无处不暧昧,但是等越过了一个临界点,便必须抛开暧昧好好地活着。

就如同再美好的繁花似锦,也开不了几个轮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