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气质分类
我做了凯尔西气质类型测试,觉得分类描述的很准,答案的解读很温柔很贴心让我很想把自我印象经营成它说的那样。答案中会附带参考适合的工作和伴侣类型。这让我有点开心也开始担心。在比较茫然的状态中带着娱乐心态得到的答案似乎被企盼着担当人生指南的重要作用。也许这样的思考方式也会成为下次类型测试的例证。但这是否是命定呢?给人的气质归类应该从四体液说就开始了,近代荣格之后也有发展。我好奇的是,假定人真的有某种特定的类别属性,也有好的分类方法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规划未来,那这会不会是一个硬加路标的分叉小径呢。极端的情况就是在New Amsterdam里的某集剧情:一个女孩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拥有了一段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这改变了她和她的家人的人生轨迹。还有一个问题。在一些神秘被怯魅后,人的反应会是怎样。比如统计数据或者人格分析确定了你的最佳配偶类型(虽然BBC介绍的专门探讨这一可能的婚介项目以失败告终),比如我们被告知人类面对死亡一般分为不接受、愤怒、听天由命的三个阶段,比如科学分析告知我们爱情各阶段人体各器官的生物反应。一些浪漫的神秘的宗教感的发生被理性控制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父母和孩子
看到douban上列出不能死的十大理由,首位几乎无一例外是父母。这也许有在中国的地域特点。在《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中国的父母太残忍,养儿防老的传统让孩子一出生就是为了还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虽然会被阐述成无偿的,但生活被渲染了太多的艰辛和苦难,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的存在不是现实的快乐源泉而是未来的希望。所以中国人孝顺,可是沉重。我想中国和西方对家庭的看法也许不是截然两分的,伦理的演变也许像对集体无意识的想象那样是有生物性的限定的。
神的存在
神和神秘好像很有关联,当我们无法解释也无法超越的时候我们会谦卑地尊神,这个时候的我们指的是人类。当我们无法看透也无法超越我们的同类的时候,情况就更加复杂有趣了。我们可能认同人分三六九等,我们可能认同人生而平等。这种认同的分歧可能会造成制度上差异的理论根基。我想,当杰森能用“神”的逻辑思考的时候,他对智能生物是怎样的感情呢?
只有一辈子该怎么活
The last kiss里建筑师面对幸福平淡的生活前景很畏惧,因为我们只有一辈子。在New Amsterdam;Spin;Groundhog Day中人有延续生命的可能性。这似乎是一个绝对的优势——有胜于无。也许在老庄那里有不一样的见解,但是用几辈子总比一辈子更能洞穿这些得道升天。在契诃夫的小说《打赌》里,律师似乎找到了妙计——用一辈子来活几辈子。他身在“牢”中,依靠想象和书本来活出别人的人生。这样我只是不知道他的这辈子还在不在。而且文字也许是有某种局限性的。
此之为读后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47:4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