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馋鬼日志馋,是一种美德——荐饮食绘本《馋鬼日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45:47
  • 70

馋,是一种美德

——荐饮食绘本《馋鬼日志》

“凡是动物便有这么一个叫做肚子的无底洞。这无底洞曾影响了我们整个文明。”对食物无休止的渴望,促使一个人为了一碗米粉而在下班高峰时段花4个小时穿过拥挤的北京城;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去一趟兰州只是为了一碗拉面。

《馋鬼日志》的作者,是把钙奶饼干、“乐口福”麦乳精、高粱饴、午餐肉罐头当作美食的一代,他在书中毫不掩饰对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深深的怀念。那时候,城市、乡村的生活水平差别不大,都是同样的清贫。作者小时候最希望父母从事饮食行业,以便可以近水楼台先得“吃”。听到“JI”的声音就想到“烧鸡”“炖鸡”,不论别人说的是“吹风机”、“柴油机”还是“飞机”。那个年代太多的馋孩子一听说有关食物的字眼,就像巴甫洛夫训练的狗,口水条件反射地顺势流出。

翻过这一章,我开怀的大笑里有些许的苦涩。我想我们怀念的不止童年的食物,更是在追忆容易满足的纯真年代。

学生时代,是吃什么都香,看什么都美的猪样年华。躲在被窝里吃独食被死党抓包,风卷残云般地享受朋友带回的特产,自助餐厅都因为这一帮大肚汉而调整价格……这些过往的糗事不堪回首。有时会觉得当年的自己绝对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家伙,为了一点儿吃的居然做了那么多丢人的囧事。但如果人生可以倒带,我们还愿意做那样的馋鬼。

当一个超级吃货,遇到一个标准馋鬼,饮食男女的生活也变得风花雪月起来。但对于饕餮类生物,“风花雪月”让他们联想到也是“风鸡、花雕、雪蟹、月饼”。爬慕田峪长城只为了品尝长城脚下的虹鳟鱼,逛海洋馆觉得不如海鲜市场物种丰富。这就是馋鬼的世界观。

根本不用像安东尼•波尔顿一样用一颗冷冰冰滑溜溜的牡蛎开启味觉的大门,也不必像彼得•梅尔一样用松露和鱼子酱培养品位,更不需像史蒂芬周一样挑剔一碗猪杂面,也不需像李修缘教乞丐一样的高呼:“来碗鱼翅漱漱口!”

吃平常的食物,得平常的乐趣,是作者笔下流露出的真性情。人生、爱情,也许世间事都可以用“吃”来解释。几年前,作者就曾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爱情:“她只是找一个人,让心吃饱。”

这本书的绘画风格是涂鸦式的绘本,轻松,简单。这与他前几年为美食作家古清生的系列书所画的插画风格一脉相承,画中人物嘴角的口水一直都在。

周作人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也许,这样的小漫画、小绘本,正是我们平淡生活中必要的装点。

ISBN: 9787510401152

作者: 张薯片(张泽峰)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4月

定价: 25.00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