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看书《老实人小声说老实话》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43:11
  • 32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写过读书随笔。在乱花迷眼的图书市场里,读书随笔类的书,相当于一个选书的快捷方式。你喜欢的作家,他看书的口味,也差不多符合你。天下读书人看的无非是文史哲。叶兆言径直用读过的书,作为文章的题目文学多一点,历史少一点,哲学则猫在千八百字的短文里。叶兆言老老实实的写小说,老老实实的看书,也老老实实的和我们谈他的看书感受。书的副标题叫品书笔记,我觉得不如叫看书、读书笔记来得朴实、自然。

叶兆言承认自己“看书很杂,捞到什么看什么,看着觉得没意思,任它是什么经典,说仍就扔。”他的看书笔记也是这样,想到了,就写两句,读者这边刚刚入港,作者那边就嘎然而止,绝不多说,您自己琢磨去吧。

刘文典花十五年,完成了学术巨著《庄子补正》。今天有个叫张远山的人花二十年,写了入门级的《庄子奥义》。叶兆言羡慕,“一个人做事,乐在其中,一扎进去就是二十多年。”谁敢说这样研究庄子的入门书浅,叶兆言会一把把他揪过来“掌嘴”。我看看他起急的时间,乐了,正是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的那阵子。

叶兆言介绍他编撰的《名人日记》,里面的陈赓日记载渡江战役期间逃兵状况很严重,他叹到“(逃兵)丢人不说,未来该有的好日子没了,只能看别人美滋滋的享受离休待遇。”真是老实人说老实话,这个老实人怕聪明人看不懂,还蛇足了一下,“日记里的隐私,不认真去读,未必读出味道来。”

不久前,叶兆言出了一本很过瘾的《陈旧人物》,过瘾,是它比较专题。现在我们谈的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借“看书”的幌子,顺便说了些从前的事。叶兆言是五十年代人,又有家学,他的文字,似乎在留恋过去。这不等于说过去比现在好,而是现在应该比过去好得更多。我读着有点不过瘾是因为书里的很多话题都能做大文章,叶兆言却止于不当止之止,或者叫点到为止。好比一个武林高手,露了一手便拂衣而去。

我们经常听到媒体上呼唤大师的声音,文学大师、京剧大师、国学大师等等,还把那些硕果仅存的老人推到前台,有人甚至因为年纪足够大或不足够大,引起争论。五四前后,出现过很多大师,现在社会安定了,人们也“不差钱”了,大师却没了,我们感觉差的东西更多。叶兆言在《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一文里谈到今天为什么不能出现梅兰芳和鲁迅这样的大师的话题,他说他有个朋友,认为他不喜欢京剧是没文化的表现。人们千方百计的追求文化,文化反倒远了,不奇怪么?

鲁迅先生也记读书笔记,不过是“偶夹一纸条以识之。”先生在《书苑折枝》里曾转引过梁简文帝的名言,“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先生案:“作文且须放荡,非大有把握,那能尔耶?后世小器文人,不敢说出,不敢想到。”叶兆言并不小器,也想到了说了,只是声音小点。这个时代太浮华了,老实文章反而可贵。我读他的这本小册子,得到的教益就是要老实做人,老实作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