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京浩劫》本是个意外。
从来不这么狠对自己,为了保持小宇宙的光明向上,总有意逃避所有可怕的灰暗的而又不争的现实。前阵子有个很好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反映的是还在上小学的小朋友如何为了竞选班长而勾心斗角,不择手段。题材真好,就是不忍心看。想当年看陆川《可可西里》时候,愣是没看完,脆弱程度可见一斑。
而究竟是为什么鼓起勇气一定要看《南京南京》,进而决定再走远一步读《南京浩劫》呢,我也记不清了,也许跟《哈姆雷特1990》有关,也许我心中的哈姆雷特就是这些永远都不敢面对的黑暗。总之突然间想撕开保护罩,偷看一眼外面的样子。
昨天看完上半部,合上书的一刹那有种把它放冰箱里的冲动。一晚上满眼都是虐杀、***、杀人比赛,脑子里旋转着30万鬼魂的哭喊和绝望。我以为看到建立安全区部分可以得到安慰,然而那些保护了10万难民的拉贝,魏特琳们,原来也只是个体上徒劳地阻止***和谋杀,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眼睁睁看日本兵从保护区强行拖走他们认为是士兵和妓女的男女老少。 一些段落让我一直保持着双手颤抖眼含泪水的状态,满心的愤怒和恐惧。
小说读太多,会不自觉地将书中事与事实分割开,郁闷时候可以安慰自己说不过是个故事。读《南京浩劫》却完全地,百分之百地无法释然,描写的无数烧杀抢掠都是血淋淋的历史。最为可怖的,也是最令我钦佩的是作者张纯如每一笔触都有强大的无可辨争的史实作为依托。《南京浩劫》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极度严谨的学术论文。每一章后面都有大量详实的注解和引文介绍,而这些引文都出自哪里呢:远东军事法庭笔录和判决书、安全区负责人日记和书信、1937至38年各国记者(包括日本战地记者)通讯稿、日本士兵日记、近年来美日解密的军事信函、以及作者对幸存者的采访。每往后查看一次注解,伤口就愈发疼一次。通过解密的日本军令,发掘出南京屠杀最初的理由,竟是因为“无法提供食物给众多战俘”。因为没有食物,所以杀掉30万人,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日本近年来出版了一系列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略事实的书籍,美国某些历史学家出于政治原因也表示对南京大屠杀的数字表示质疑。《南京浩劫》非常有力地抽了这些人一大嘴巴。如果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是幸存者脑海中的对史实的夸张,如果杀人比赛只是中国民间的恐惧造成的集体幻象,那么那些士兵日记,法庭记录,拉贝与家人的书信,是不是可以说服某些人,什么是人性的罪恶呢。
读书人已不忍再看,可想写书人承担的痛苦更是成百上千倍地叠加。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力争抛去单纯的仇恨,站在客观的立场讨论究竟是什么导致反人类罪恶的发生。 纷繁浩叠的历史资料,图片,满屋铺满的是妇女被***的照片,幸存者的控诉,日本军官的麻木和冷酷。现实来得一个比一个残酷,照片中婴儿的骸骨清晰可见。要在这些资料中整理出头绪,在愤怒中挣扎理清思维客观地解读史实,是多么艰难的一条路,她每天如何入睡,在遇到困境时怎么解脱,怎样能在外界和自我压力中完成写作,又如何解构资料中每一个死去亡灵的哭诉……
答案再无从知晓,2004年,张纯如吞枪自杀。
当面对撒旦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闭上双眼。极少人勇敢如张纯如,去直面黑暗,扒开深埋的恐惧,而这些人一定在开始时就知道,他们已踏上一条不归路。
如果是我,就算坚持到最后,可能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42:3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