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做个喜悦的人《智与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41:20
  • 61

最近开始关心佛教了,目的就是止息烦恼,而不是出家遁世,也不是普度众生。

以前关注的是心理学,后来关注印度哲学,包括泰戈尔和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然后是孔子、老子、庄子和禅宗的思想。

东西方止息烦恼的方法差别还是很大的。西方比较形而下,实事求是一点,他们的科学和哲学都很认真,不妥协,非要找到真理,但是方法有点机械。东方却过于灵活,过于直接和玄之又玄,结果很容易自欺。

每个人都有一个肉身,我们的精神就封锁在肉身里,这是每个人的宿命。肉身是精神产生的基础,肉身的痛苦会带来精神的痛苦,这是根本的事实。

不过,人的精神太复杂,它会想办法否定肉体的感觉,否定当下的事实,把自己投射到过去和未来。投射到过去的就是执着于记忆和经验,投射到未来的,就是执着于希望和幻想,唯独缺少了对此时此地——当下的觉知。

失去了对身心的关注,肉体和精神会发生分裂。当精神想要达到某个目的时,肉体会强烈的抗拒,这时精神的办法就是强迫和压抑,然后把这种强迫和压抑称之为意志力。意志力长期使用会导致对自我和生活的感觉麻木,并带来身体的疾病。

佛教不是玄理,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这是释迦摩尼亲身实践的感悟,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原始佛教的目的就是从现世的烦恼中解脱,止息当下的烦恼。

后世的偶像崇拜,多是无明和不够勇敢的人发明出来的。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都要做自己的明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解脱。胡因梦在接触了几位所谓的佛学大师后,发现他们比俗人更加执着。南怀瑾也说,佛教中人未必更智慧。所以我们的自救要靠自己的领悟,而不是拜倒在偶像脚下。

读《老子》,可以得到智,读《庄子》可以得到慧。在古代,“智慧”这个词是翻译佛经时引入的词汇,之前都是分开用的。

这本书,也许可以让我们关注自己,在当下解脱,然后获得生存的智慧。粗略翻了一下,这是一本没有迷信、言之有物、接近原始教义的书。

不过,我的经验是,最好要懂一些心理学,以防止自欺和玄妙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