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安徽宣城 新华书店,高中生的我,进去瞧了瞧,看了看封面,读了读前言,翻了翻内容,读了两段文字后,决定花1.60元买下来。不贵,真的。(1984年年底的通货膨胀,令万元户已不再是罕见了。)
(如果你想知道当时的封面 ,可以看一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82317/?i=1)
快到16岁的我已是高三学生了,自卑与孤傲同时混杂在一个个体上。
日记是自小学三年级就一直记的。
而到了高中,我的日记更多的是:拿着一把解剖刀,将自己的思想解剖得血淋淋的。(我的同学读过我的日记后的感慨语。我也有同感。)
一位62岁的西方老头儿,写了这本书,在他学术成就达到最巅峰状态下写成的书,译成简体中文,让一位中国小子叹为观止。从此踏入自学心理学的殿堂。——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会影响他的一生!
很多人 不相信西方的图书 可以改变一个人,只相信东方的传统智慧更胜一筹。——其实,本无东方西方智慧之区分,只要是人类的智慧,于我们都有利的,就可以去吸收并加以利用。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这不,13年过去了,我打算再读此书,当然,1986版的书是肯定买不到的;而为了一本书,专门从宣城邮寄到深圳也没有必要——这样会麻烦有些年迈的父亲专程跑一趟,驾骑摩托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能让他少些风险也好。
先是购买了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发现满篇全是“神经病症状”的字样,实在忍受不了。打算再购买这一本汕头大学出版社的,会不会没有这种误译?好奇之,于是,再购此版本。(1986年黄国光译的书,现在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我想读一下其他人译的版本,不只是读黄 一个人的)。
两相比较,发现自己更喜欢这一版本。
同样地,这一版本的唯一缺点就是我提及的“神经病症状”,应该译作“神经症症状”。因为“神经病”在口语中并没什么太大的不妥,不过,作为心理学专著,还是严肃地译成“神经症”为正确。——神经症是指神经衰弱这一类;而“神经病”在医学上的含义,指的是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是两大类,牛头不对马嘴之感。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版本,添加了一些段落标题,表面上似乎便于阅读,但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我是十分不喜欢的。——信息量被分隔,导致读起来容易被打断。我喜欢每页的信息量足够多,以便于思考。而光明日报社的开本 导致每页文字数量太少。
这本书,用逻辑推理与事实验证的方式,论证了很多 结论。
一个人如果想要克服自卑,取决于 他自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 骄傲实质上只是 自卑的伪装,而不是真正的自豪。
区分骄傲与自豪 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看清楚自己。
事隔一十三年,我仍然很喜欢这本书。也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把玩。
倘若从弗洛伊德、容格 的著作入手,很容易将心理学误解。
所以,还是建议诸位从这本书开始涉猎西方的心理学。
我自学某门学科的习惯:先会购买一本 概貌式的图书,了解现阶段的发展与分支学科,然后再撷取一部分来进行自学。(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只能如此简化了,于我而言)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38:3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