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亚财政《中国历史弈局其实并不复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38:28
  • 57

《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洪振快著 新星出版社

如何使庞大的官僚集团当好自己的奴才(现代概念叫政治代理人),又避免其带来的沉疴,是历代君王一直无法释怀的心病,难倒了众多雄才大略的英雄。明朝朱元璋,在历史上首次推行颇具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制度设计与改革,编订《醒贪简要录》,苦口婆心劝官员们道:“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剥削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却收效甚微。明朝官吏们哭穷的多,后世史家对此颇多同情。实际上,其待遇还是按照一官员养五口人的待遇给的,并不薄。朱氏家族胡萝卜不行,换着上大棒,明代复活了大量古代肉刑,连枷号、剥皮也被用来对付官员,至于东、西厂、锦衣卫,更使官吏们闻风丧胆。后世至天朝,先帝英明,其意图借助底层民众力量摧毁庞大的官僚集团,无奈亦未果先终。

为何官僚集团如此经久不衰?概因来自国家的权力要到达每个臣民,皆需要一个中继站——作为普天下一切财产的名义所有者,皇帝无法与每一个农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亦无法插手每一个小作坊。用肉唐僧的话而言,在欧洲,这个中继站就是贵族阶层;而在中国,这个则是庞大的官僚系统,这正是官僚集团经久不衰的原因。历代仁政善举,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之说,其实并非皇帝给百姓的画饼,其多半是有真凭实据的。然而皇帝的号令出得了紫禁城,能否出北京城就成了疑问,最后历代多因底层的揭竿而起而终结。照“血酬定律”,此时百姓的命价其实已价值无多。这是谁的罪过?皇帝是好的,“经”还是被底下的官僚们给念歪了。歪在哪里呢?问题还是出在皇帝选定的代理人出了问题,即所谓官僚集团有所谓潜规则的弊端。针对此潜规则,《亚财政》一书针对性地提出了“亚财政”这一概念。“亚财政”,是指那种亚生于国家正式财政制度而又不被国家正式认可的正式制度,只是亚财政更多地把意义侧重在***官员及其所奉行的财政制度方面,潜规则所涉及面则更广。此种财政制度,外在表现即为文官系统的低效、夹杂私心(以权谋私),将压榨来的财富进行一种非生产性消费。中国隋唐科举制度施行以来,其所选拔的文官系统,均为通过科举制度模子的人,其所器重的不外乎符合学术正统的语录典籍、诗词书画等,在这些领域内的精力投入与财富消耗,都无法转变为现实的科技进步,也无法带来足以改变社会面貌的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改进。

官僚集团的私心会导致以权谋私,腐化则会带来更多的弊端,比如社会福利的负帕累托改进,遂历代常出现“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之状。对于希望上下一致,利益均沾,采取集体行动以增加其收入的官僚集团来说,他们不会关心社会总收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因而官僚集团的活动不是增加社会总福利,而是减少社会总福利,他们在争得自己那一小块蛋糕的同时,却糟蹋了更多的本可以赈济百姓的救命粮。其实他们自身所得不多,但所败坏的社会财富则甚多,这一现象,被人喻为官僚集团的“抢瓷器”之状。在此方面研究颇有建树的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名著《国家兴衰探源》里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此正是中国古代官僚集团行为的概况。由于这个集团的利益具有排他性,阻碍了技术进步、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报酬,而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与官僚主义进行讨价还价等活动的报酬;它还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

当官僚集团挟持了整个国家的利益,并且规定了要想改变身处底层命运的途径时,对普通百姓来说,除了同流实则出路无多。至此,整个国家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正因为此私心,中国民间几乎形不成有效的财富积累,业已形成的积累,也无足以支撑社会的改变。如此下来,这种低积累、低投资的局面,持续了二千多年,终至于社会的长期停顿。

《亚财政》一书,还有一个内容上的亮点:从一个“亚财政”引发的视角,独到地解释了***战争的起源:海关的“亚财政”——即海关官员针对英国贸易商船索要的繁重而无法忍受的苛捐杂税,也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之一。一般人会以为这是一个很主观臆断的结论,从作者的考据看来,作为一种假说的可信度也很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