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看过OXFORD MURDER 我很喜欢作者构建小说的形式: 将文字建立在一丝不苟的数学知识上 思维严密 逻辑清晰 仿佛在做一道证明题 有头有尾. 看到最后让人感觉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 但是我觉得OXFORD有弱点 就是它的文学性差了点. 不是说文字不优美 而是觉得作者过于注重将科学的理论穿插到小说中 花了不少的笔墨来阐述比较晦涩的理论(我曾经在那几页徘徊了很多次) 略有些忽略文学本来应该具有的通俗的戏剧化. 但是Guillermo本身是位数学家 他当然是相当熟悉他的本专业的东西 将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写进小说里是很正常的 所以读起来倒也自然很流畅 不会让人觉得唐突和吊书袋。而我所说的这个弱点其实也是他小说的不同于一般犯罪小说的特点-----用精准的科学讲述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这让我想起来小时侯看科幻小说,其中的一类就是以现今的科技和有根有据的前瞻来构筑的小说,这样的故事比天马行空的幻想更吸引读者。而这样的作家往往都具有相当科学功底。
Guillermo很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实际上他的整部小说里面直接的对话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用词也很专业,有的时候不得不多读几遍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尤其是故事中的人物在讲述将有规律的科学和无序的现实结合的时候。是不是科学家都这样呢?他们比较接受理性的东西,摈弃感官上的刺激,这样以来直白的说教反而更能表达他们内心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改编成电影的OXFORD MURDER。人物的对话太多,转的弯太多,让观众不可能短时间内想得清楚,唯一能吸引他们的就是电影的快节奏。读者可以翻回去再读一遍,停下来思考一下,总可以悟出一些东西。只有将潜藏在现实生活中的千丝万缕提炼成数学模型时,你才能够真正感受到Guillermo文学的魅力。这也正是电影的弱点-----你没有时间来将形象的例子抽象成一个概念。这样的观影经历无异于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这是他写的另一本小说。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怀疑自己曾经的顾主(同时也是以为作家)因为过去的怨恨在悄悄并慢慢地一个个杀掉自己周围的亲人朋友。她觉得这位作家使用意外死亡的手法巧妙的摆脱了自己的嫌疑,并且一步步将自己逼上绝路。她向“我”求救。而“我”在调查的过程中却听到了这位作家对同一件事情的另外一种表述。
这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强烈的吸引着我。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视角的讲述一直莫名地吸引着我(我比较喜欢的电影“非常嫌疑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女孩子的男朋友死于溺水事故,父母误食毒蘑菇,弟弟因为和囚犯的老婆勾搭被囚犯残忍地杀害,外婆死于不幸烧到养老院里的大火。女孩如疯掉般的相信作家就是那个凶手。作家也一点点的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老婆患上产后抑郁症,甚至伤害自己的孩子;自己人到中年,受到年轻女孩的引诱,却不幸招来官司,导致老婆跑掉的同时也带走自己的孩子,最后孩子不明不白地死去(这里面有点蝴蝶效应)。他讲到了自己的蜕变,有了一个想法:希望在自己的想象中慢慢谋杀女孩一家,并且记录下来作为新的小说出版。但是每当他写一个事故,死亡就会发生在女孩的身边。这位作家对于所谓的连续谋杀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概念:随机概率。也就是说,虽然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不可能连续发生,但是他们就是发生了,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就像连续100次投掷一枚硬币一样,每10次为一组,分为10组,有正反两个结果,10组的结果可能完全一样,即使这样的概率很小但并不是没有,总有几组的结果是相似或者是完全一样的。
看着看着,我觉得疑惑了。这个时候Guillermo开始给出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小说的,还是先有“谋”杀的?这样的问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越是想想得清楚,就越不可能想得清楚。按照作家的说法,他是先构思的,然后现实生活中就正如他构思般地发生了对应的案件。按照女孩的说法,作家是先杀人,在记录下过程,作为小说的来源同时对她进行报复。而读者的角色就如文中的“我”一样------局外人觉得谁都说的有道理,蛋和鸡无法决定。
继续读,我开始觉得作者有宗教性的倾向了。不少科学家都是虔诚的教徒。当人们无法解释一些现象的时候,往往就会归咎于是神作。就像电影“低俗小说”一样,俩混混被枪扫射却安然无恙,黑鬼啧啧称赞说是神作一样。我并不是想对各种宗教的神不敬,不过也许那些神作就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概率。概率虽然很小,但是就是发生了。小说中的作家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如魔鬼般的灵魂在控制着自己,让自己写出不属于自己风格的文字,直到自己蜕变后和“他”融为一体。本书里面还大量提到圣经旧约中那个与7有关的故事(我对圣经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不过这样讲来讲去,最后仿佛弄成了天意。我想要的那些漂亮的数学模型呢?!不记得谁说过了,数学是最接近上帝的科学了。坚持到最后吧。
我的手指感应到没剩多少页的书,觉得紧张了。一想到原来的OXFORD MURDER那个非常精彩的结尾,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不断地想象书的结局。多年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你越是激动期盼的事情,到最后越容易水掉或者最让人失望。Guillermo给的是:文中的“我”建议女孩和作家见面,就到快见面时,女孩却跳楼自杀,留下字条,希望作家放过自己17岁的妹妹。作家不带感***彩的说:这就是地心引力定律。而作家和女孩17岁的妹妹之间却产生了莫名的情素:一个失去了女儿,一个失去了父亲。而“我”却陷入了某种焦灼的状态中:我仿佛变成了女孩,神经质地指责作家。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时陷入了焦灼:什么?!什么?!就完了??我的定律和模型呢?!那些抽象于独立事件的概念呢?!那些仿佛与宗教有关的各种细节呢?!就这样就完了吗?!也许这就是生活吧,不管你怎么分析它,你都不一定会得到答案。
可能是我功力有限,无法解读作者的意图。不过感觉略有点虎头蛇尾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前后呼应做得蛮好,对人物状态的描写,气氛的营造,以及人类的相似性和生活的多变的巧妙讲述都是很客观和冷静的。数学家就是不一样啊!!
我看读这本书的人很少 也不指望有很多人来跟我交流了. 如果你碰巧也读了这书 碰巧也上了豆瓣 碰巧也看到了我的评论 不如碰巧也留句话吧. 这是个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啊 :P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37:4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