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咖啡馆(后记)
室外是明亮的中午,玻璃窗外射进来对面楼房明晃晃的白色墙壁。偶尔也会有更为明亮的光线闪过我的眼睛,它们是窗外经过车辆的玻璃所瞬时反射的阳光。室内依然非常幽暗,圣诞装饰浓重,灯罩下是昏黄色节能灯管。绿色墙头的音箱里播放着恶俗的流行歌曲,人不多也不少,细碎的聊天声,朋友见面时热烈的招呼声,远处房间传来的麻将声。难喝的奶茶,怪味道的咖啡。这里是“避风塘”,我来这里想要度过午间无处可去的两小时。
我将自己放置在这里,这是一个随意并且尴尬的境地。不是理想主义的。“迁就”在我的生活里占据了相当的成分。生活对自己来说通常是粗陋不堪的。但是如果拉开距离,旁观,或者述说,如果再加上一些虚实不定的扑朔以及迷离,那么一切变得美好。美好到可以不仅仅属于自己。
关于一帆风顺的成长,实在没有什么好写。但我仍旧是节外生枝,写下这些故事。
咖啡馆是那样幽暗。一朵引诱的花。它被搅拌着,流至我的血液里。过于浓烈,像少年。不肯放轻,不肯淡下去,不去停歇地挖掘着什么,有人称之为“痛苦”,我不知道,我不敢滥用这词汇。我只是集中精力地忙碌着,以便觉得自己存在。
我不是一个早熟早慧的人。青春期过于漫长,如今还在延续,迟迟不肯散去。时间是面无表情的。正在发生的,尚未发生的。转瞬即逝的情怀,我总想让它们再生。关于不愿丢舍的某种矫情。深陷其中的时候浑然不觉,而出离抽身的清醒时刻也并不觉得后悔。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我也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很多人和我一样。我最大的心愿,其实是希望和我一样的人们能够轻轻松松地读这些故事,然后仿佛看到变形的,延展的,却也是更为真实的自己。
我拥有多么渺小和单薄的一个生命。生长在不能选择的年代里,拥有着和同龄人类似的命运。一直读书,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无所事事,没有真正缘由却郑重其事地焦躁不安。习惯躲避,害怕责任。像鸵鸟将脑袋扎进只属于自己的土壤里一样,我在写这些小故事的时候,完全无法站位更高。那些自发的“不得不写”,它的能量它的场,只是如此这般地呈现了。
有一个理论,说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一种能量冗余的体现。我比较认同这一点。史铁生则说:写作是为了能够活下去。我以为这是一种极为感性的观点,却又自以为深深理解。
劳作的人追求温饱,能量释放在了应有的去处,不劳作,他会死。温饱的人追求其他的释放,喂饱了他,却什么也不让他做,他也会死,可能先疯再死,也可能是自杀。人们写作,歌唱,人们去爱去悲伤,失望希望或绝望。也许只能这样才能够存活。写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选择他存活的方式,那么这便也是他存活着的最大意义吧。
其实我不在咖啡馆,我随便坐在什么地方就可以认为有一座咖啡馆在想象中。我进入其中,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一个全新的旅程开始了。这很容易。就像去了异乡游玩。彼时彼刻,空间遥远,回想起来恍若一梦。我幻想自己是一只虫子,坠入瓶子,溺在黏糊糊的汁液里。一本书就可以是这摊汁液,汁液搅动,下陷或窒息。死亡似真,都无非是蜷缩进心灵容器的一种逃避。我们自己欺骗自己,同时以此为乐。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35:1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5183.html
上一篇
倾城之恋《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