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我读过此类书中最棒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32:57
  • 76

生活中我们要面临纷至沓来的各种事件,内心也需要做出各式各样的决定,所以尽管生话平静,内心却始终活跃。如何始终保持清醒、高效、正确是非常难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本领,也曾经被我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天,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拿到我的手里时,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有解决的可能,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和启发是非常之大,超越了我以前读过的任何一本书,我甚至有一种想把全书背诵的冲动,而且也是因为觉得这本书太好了,我竟然拿着这本书生平去第一次见网友,就是为了把这本书推荐给她,尽管当时的我还是有点紧张,但是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对人交往的坦诚让我又多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现在也非常喜欢这本书。最近我订购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想一方面更准确到位的理解作者的愿意,有些类似一位大快朵颐的食客,面对扫荡一空的碟碗,按耐不住冲动,不顾斯文的舔干汤汁的举止,而且我也发现语言本身也是极富有生命的,一种外来的思想被翻译成本国语言时,就象一西瓜装进方木箱一样,尽管译者对两相语言把握都高超精湛,但是受方木箱的拘束,再好的工匠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用方木箱装好一个圆西瓜而不留缝隙的,这里面有根本的思维习惯的区别,就象最近我看的一本中文名为《学会提问》的书,英文名是《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译者只是按他理解的意思在翻译,而我看到这个标题时的觉得字面上的意思更明白:“问正确的问题”,或者引申为“学会正确的提问”也不错,丢失了“正确”这个问题界定确实有点鲁莽,当然了,以我高中不及格、大学没过四级的英语水平来奢谈翻译的“信、达、雅”确实看似有点夸张,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自从我知道英美的文盲也可以说一口流利英语时,我的内心莫名的兴奋起来,另外一点是补充前者的,尽管我的英语现在几乎都还给老师了,但是我已经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了,套用一句官话,就是已经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思考。

生于70年代的我们曾经被评为是最尴尬的一代,原因就在于我们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就象好不容易才凑两个钱推倒旧房子打算建新房的人突然听到老屋是文物般的难堪(这个感觉我能感受到却总是找不到位,有些方面与这个比方也不恰当),或者说我们都是按飞行员标准(严格)训练的一批人,等我们长大后才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飞机,遍地跑的汽车根飞机根本就不是一码事,而且飞机也不是那么开的,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环境变了,就自己没变,而且你再也回不去那个你一直准备去的环境,慢慢随着你知道的增多,你也不会再想去了。我们没有万恶的旧社会或者是“四人帮”可以声讨,我们只有自己忍,自己调节,时事无情,孰是孰非,暂且不议。从这里引申下来的就是在范仲淹范师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左宗堂左老英雄的“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和 顾炎武顾老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所熏陶的我(们),没养成大的气量与韬略,却不知不觉的走入了一个误区,似乎关注的越大越多就有更大的作为,或者说当我们的能力提高不了的时候,我们就借助想的更多,定更高的目标来提高增强我们的行动力,言必称国家与社会、人类与使命,却在眼前的事当下的事上踯躅不前。

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台湾那边翻译为《与成功有约》,跳跃思维),在这本书里很清楚的定义了两个概念及其含义,我们首先把思维中所有关注(挂念)的事定义成为关注圈(从宇宙形成到袜子的破洞),然后在这个大圈里以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影响)来定义一个小圈,也就是影响圈,当这样一个分类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时候,大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当我们的精力、情感、时间专注于我们的影响圈的时候,我们就会踏实稳建的前进,我们不会在天气阴晴或者世界历史前过于情感波澜而不能自恃,除非某事对你有很特殊的意义,这样一些问题当它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或许反而对你来说无所谓了,就象***所说的,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洒脱豪迈却也真实。而对一些不可逆转的事,比如邱吉尔说世上有两件事最难对付一是爬上倒向你的墙一是吻倒向另一边的女人。中国古人也有“甑破不顾”的典故,明白了必然性,你也会尽早释然、那怕是对于死亡。“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不在自我能把握的事,也将不会是束缚我精神的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