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激荡三十年(上)《激荡的青春中国》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30:36
  • 47

“当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是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开头,这让我联想到了 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濛濛晓雾初开,

皓皓旭日方升。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

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室内有股闷热之气……”

旧世界的沉闷与压抑,新世界的召唤与鼓舞,我们的国家就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一般,开始用力的呼吸着这个世界的味道和气息。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

这个无比真实的早晨,与我以前所读的“历史”不大一样。是的,如此充满细节,带有温度的文字出自一个江南的诗人之手——吴晓波。

《新周刊》的封新城有一篇采访吴晓波的专题。专题做的比较透彻,江南一代的历史渊源丰富,温润的水土和自然的丰饶,加之吴天生诗人般的敏感,只有江南诗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致如理的文字,造就了这部《1978——2008中国企业史》十分耐看,丝毫没有我们原来翻看历史的障碍。

当然,你也可以说吴对细节的痴迷满足了一部分人“八卦好奇”的心理,他让大家知道了柳传志原来只是一个计算机所的一个小科员;中关村的创始人陈春先,最早竟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物理科学家,虽然最后他没有做好自己的企业;王石最早是靠倒卖玉米发的家;张瑞敏上任后颁布的第一条规定是“厂内不许随地大小便”;史玉柱这个1.80米不到120斤的文弱书生,如何在陌生冰冷的城市里贩卖自己的M-6401文字排版印刷软件……

这些日后中国社会里标杆般的企业家,最早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历史有宏大叙事,也有这些纵横交错的悲喜人生,人性即人生——企业家的兴衰浮沉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激荡三十年:1978——2008中国企业史》一书,忽然让我有了个奇妙的想法,吴晓波的文字灵动鲜活,他笔下的中国经济也成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各帮各派之间刀光剑影厮杀不休,而帮派们还要共同面对朝廷(中央)这个国家机器,他们或妥协,或联合,或背叛,或对立,波谲云诡,远比武侠小说更精彩十分。

命运是个变幻莫测的多面体,把一切玩弄于毂上。青春和激情固然值得喝彩,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更容易让人唏嘘慨叹。

三十年的光阴或长或短,江山未变,人已苍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