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北方的情人《由情人到洛莉塔又到老少配的统计学原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28:43
  • 74

大三的时候,看的《情人》,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却看得很慢,原因不是自己太投入,而是几欲停滞,看不下去,当时想也许只是时间不对。后来,看了改编的电影,仅剩的记忆也无非是相互纠缠的肉体,以及那个被过分渲染、号称亚洲第一性感的屁股,再就是从头至尾过分昏黄、阴郁的背景。此外,别无其他。

后来,断断续续的看了另外几部小说,都是故意挑体积比较薄的,为的是不至于半途而废。也就慢慢适应了那种缓慢的节奏和情绪。

不知是否是因为影像带来的记忆过于深刻且持久的缘故,另外这本《中国北方的情人》更切合电影的架构,读起来顺畅许多,也更喜欢这个故事。

“光是这沉默本身,以及由于沉默而没有说出来的话,乃至其顿挫,其不经意,还有这个躲躲闪闪的游戏,这番幼稚的欲言又止和她的眼泪,这一切本应该使人想到,这就是爱情。”

感情总是突发事件,即便是日久生情,那最初的情缘也是缘于偶然。然后好象一下子就到了用情至深的程度,中间的曲折还未及考量,亦不易将自己的感情分解成片片断断重新审视。便只能接受爱情这一结果。

即便这份感情注定无望,注定无法开花结实。但爱情是精神***,不会因为隐匿于将来的痛苦而终止于现在。你欲停,而情不止。

也许,有遗恨的感情才是最宝贵的,曾经的遗憾,在经过时间的渗透之后,也便逐渐变得坦然,因为它已经以一种未知的姿态终结,不然就又是一个白发偕老的平淡故事,说其平淡,只因为横亘于年轻与年老之间的鸿沟太过冗长,以至于淹没了其中的磨难和曲折。厮守一生,未必幸福,因为我总是相信激情归于平淡,忍耐才刚刚开始。我承认我是一个厌世主义加悲观主义者。经年之后,电话那端的哭声才是最动人的。哭得很凶,用尽全力。

书里的女孩15岁不到,与洛莉塔差不多。可是对于感情的态度却是如此不同,我一直不明白洛莉塔何以爱上一个阳萎的老男人,却对她身边无论从何角度说都好很多的老男人视而不见,乃至仇恨、报复。真的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吗?

那天在图书馆看杂志,一篇文章特别对我胃口,讲的是“父女”畸恋的诸多好处和多名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拓展一下讲,我对成熟魅力中年男子和如花少女,丰韵犹存大龄女子和孱弱少年的故事总是着迷,我承认,我就是对老少配的故事缺乏免疫力。年龄代表的不是脸上那几条皱纹,而是一个丰腴的过去,是可以让人产生敬畏、崇拜以及迷恋情结的。对于一些人,这种情结是让人上瘾的毒药,而同龄人的感情只能是平淡的白水。迷恋多数缘于欠缺。

下面是摘录的几个数据:

婚姻专家说,老少夫妻的最佳年龄差距定为15岁;

性学专家说,男人比女人大15岁,性生活最和谐;

心理学专家说,过了35岁,女人的心理衰老度比男人高30%;

另外一串数据:

柴科夫斯基的父母相差18岁;

居里夫人的父母相差16岁;

爱因斯坦的父母相差14岁。

so...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