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美国怎么了?《中国怎么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27:42
  • 79

很多人质疑保罗克鲁格曼在《美国怎么了》中的客观性(强烈的左派立场),甚至质疑他所谓“自由主义者”的真正含义。

在我看来,对于我们中国的读者,这些质疑完全没有必要。不管是“古典的自由主义”还是含义截然相反的“当代的自由主义”,抑或克鲁格曼在书中完全不加掩饰的左派立场,以阴谋论指责共和党为民主党摇旗呐喊的论调,都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他给我们描绘了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的美国政治的斗争和妥协带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图景,“新政”催生了一个福利国家的诞生,促进了中产阶级的形成,这是美国经济在战后保持长期增长的基础,即使在80年代之后,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仍然支持着美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如果不是过度的金融创新、过度的自由放任导致泡沫的破灭,这个国内需求原本可以继续支持美国的稳定增长。

对于中国,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行了30年,在经济增长方式、社会阶层结构上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市场原教旨主义宣告破产,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死胡同,同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否应当采取类似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政策,建立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

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大规模***干预,令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两大流派的论战再度升温,尤其是持奥地利学派观点的古典自由主义者,对于各国***大规模的市场干预是诟病有加,一方面指责***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的泛滥,是危机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对***大规模输血金融体系更是指为助推泡沫进一步升级。

对于我等一介小民,这些争论显得太过遥远,身边被裁的同事亲朋、股市里蒸发的财富、倾毕生收入也买不起的房子,才是休戚相关的问题。当前中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历30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老百姓发现自己的福利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幅度的增长,相反,整个社会似乎都处在一种焦虑、不满之中,相互怀疑、指责,相互信任水平降到最低,敢说真话者寥寥无几。

中国怎么了?十年文革打碎的国民信任基础,经历了30年的重建,没有改善却反而恶化了么?

克鲁格曼是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很好的经济学家,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显然,他是属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的一员,信奉的依然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否则诺奖不会颁给他。但在这本书中,克鲁格曼揭示了自由市场体系的另一面。自由市场体系并不能带来社会的公正和平等,不公和不平等则反过来会损害自由市场体系本身。经济并不是由纯粹的经济理论能够完全解释的,公共政策、民主体制以及各种力量的博弈对国家社会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30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公共政策的重点应当转向如何抑制社会不公,促进基层民众的收入和福利提高,这些公共政策包括劳工保护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些政策可能会损害富人的利益,但长期来看则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经途径。

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