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交易《我眼中的村》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26:20
  • 84

1.

我这代人,通常是这样的,出国留过一年半载的学,回国了,星巴克里要杯咖啡,呆一个下午写写论文,买衣服去zara或者h&m,听的是jazz,读书尽量读原版英文书,毕了业,在外企拿一份3、4千的工作,家里面还要补贴一些,等等。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小农思想的膨胀,其实我一点也不反对。因为我本人很讨厌这种zhuangbility的状态和生活,充满悖论和无知,关键是,没有追求,或者说,只是追求一个形式罢了。

负责一点地说,我们这代人,其实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站得住脚的审美观,当年安妮宝贝横空出世的时候,把小资的话题往上拉扯了一番,大家开始装模作样地讲“品味”,不过就是把英文报纸糊在墙上的品味罢了,对于美的理解,就像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买下商店里的一个铁架子放到美术馆里就是艺术品”的概念,不是因为我们蠢,而是我们缺乏审美教育,从整个社会层次来讲,包括了忠诚教育、诚信教育,等等,我们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审美教育。我们的审美教育就是,有钱权有地位就是一种深刻的美,所以国内到处嚷嚷的小资,总是能够和消费扯上关系,这一点也不奇怪,也不得不让人失笑、汗颜。

2.

我本人对官场有点兴趣,鉴于自己的无知,我准备找两本小说来消遣一下,既轻松又能稍微领略一下官场风格,比如《驻京班主任》、《沧浪之水》之流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官场小说里横流的物欲大多与金钱或者美丽的女人有关,可能写手是男性,男性的价值观更加直接一点,***裸的炫富比较够意思,比如香车美女、风流韵事;不像女人的炫富,也许就是一个prada的包包或者法国奢华游,并且要描写细腻,光影和情绪都要到位,描述感性地一塌糊涂。

欧向娟的小说是女性写的官场小说,我打算用来换口味用的。我看了前面一半的时候,觉得是个很有趣的村娘上位的故事,我对她是怎么走到副市长这一步挺感兴趣的。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的手笔带着风尘味和文人逻辑,理性的分析并不到位,很多直接就建立在作者自己构架的“事实”上面,这也是为什么我本来给他打四颗星,现在给它打了三颗星的缘故:我认为作者编故事的功夫不是很高。这些都是题外话,我今天是来探讨我眼中的“村”的。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文中体现的乡县级领导的办事风格和小格局的沾沾自喜,让我看得有点小郁闷,因为我知道这很现实:没有对宏观政策的分析,没有大环境和全球化,没有理论模型和抽象化,搞好乡民的事情就万事ok了。非常符合现实。

现在国家号召大学生到社会基层锻炼,作为一个曾经被建议去考村官的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内心的彷徨和无奈: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志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农村的,根本无法兼容并蓄。

我想可能还是我比较幼稚的缘故,所以我感到了深深的深深的失落。

3.

最近我在看的书有这几本:《万历十五年》、《黑天鹅》和《自私的基因》,所以我看《交易》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非常违和的感觉,就像看到天涯的人用“知音体”来搞笑的时候,那种奇怪的感觉。

我一直对别人说:等我有了资本,我就移民。我说这句话没有恶意,完全就是一种想要逃避的心理转移。我也诧异,为什么国内的食品安全和人性压抑,有时候居然能让我这么粪青而没有理智呢?

回忆了一下近几年的视野局限:牛b的外企、中央部委机关、国外。人天生有一种力争上游的冲动,容易对下面的东西视而不见,我所迫切渴望的环境,总是与现实有些格格不入,比如说广袤的农村,低水平的教育环境,等等。我感到了阵阵的迷茫。

《交易》的“村”味,给了我很多并不舒服的感触,我写下这篇书评(其实根本就不是书评,就是发散思维罗列罢了),只是为了纪念一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