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看病难,到底是患者病了,医生病了,医院病了,还是社会病了?这是写在《医路》封面上的一句话。在市场环境的今天,患者是医疗服务的购买者,但购买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说买不起,这肯定不是患者的问题,而是医生、医院和整个医疗领域的问题。在中国的当今,所有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的行业都获得了健康的发展,比较典型的是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老百姓也都得到了实惠。可是偏偏有几个行业总是为人诟病,比如医疗卫生、教育和房产及一些资源垄断行业,这确实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污点,甚至说是一种病态。
《医路》是近几年探讨医改问题众多图书中的一本,其出版的价值在于它不但指出了医疗领域的病态存在,更揭示了病态的根源。只有了解真相才能制定出解决方案,中国屡次的医改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屡次的医改措施都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丝毫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那么,看病贵,看病难根源在哪里呢?
药价高的原因在哪里
药价肯定是最受大众关注的话题,大家都认为看病贵是因为药价太高,那么把它降下来就是了。可是,我们发现,所有降下来的药品都消失了,新的药品价钱更高,行政降价措施实质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是关系国民生命和健康的大事,然而商家却为了追求利润,视人民生命健康为儿戏,导致医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失职,民众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医路》一书中,作者明白指出,中国有6000多家药厂,管理混乱,竞争无序,6000家药厂的利润不及美国一家公司,药厂根本拿不出新药品的研发费,更经受不起严格和漫长的药品临床观察试验,所谓新药品要么是老药的改头换面,要么是冒着极大的风险通过中国式公关匆匆上市获利。中国的患者要养活6000多家药厂,负担能不重吗?风险能不大吗?靠降价是否能解决患者负担重的问题,明眼人一看便知。新医改方案中的新的采购招标办法是否成功,我们更不能期待,不论你采取何种降价方法、采购方法,不解决药厂数量众多、恶性竞争、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所有的措施只不过都是表面文章。
药价背后的利益纠葛
其实,药价之所以高,利润并非都让药厂赚了去,而医院本身正是药价高的直接获益者。医院的存在本来应该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医疗行为的场所及其他配套服务,医生和患者是中国医疗事业的主体,然而现实状况是,主体人员丧失了自主性,而医院和药厂站到了舞台了中心。医生成了医院和药厂的打工仔,而患者成了失掉自主性的消费者或者说是被迫消费者。医院的开支包括医护人员的报酬、医疗产品的采购及医疗场所的建设,可是由于我国医院的官办背景,不可能不存在一些光吃饭不干活的“闲杂人等”,庞大而臃肿的人事机构吃掉了医生的劳动收入,把饱受病痛折磨之苦的患者推进了遭受经济折磨之苦的深渊。结果是患者看不起病,医生却得不到应得的收入。蛋糕总是那么大,分配不好,必然引起争端。按说药品是整个医疗领域最不起眼的东西,拿来,用掉,其使命就结束了,何以成为了大家关注的“明星”呢?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药价背后,不知有多少相关利益群体在张嘴等着吃饭。曾经有个药厂老板说,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不可能卖得比馒头便宜,可是现在的药价却比黄金还贵,老百姓要求药品降价并不奢望其比馒头还便宜,只是希望能负担得起而已。再说不论是药品还是馒头,其作用不都是满足人们需要吗?当人们不饿或不生病时,不管是馒头还是药品便一文不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药品凭什么不可以卖得比馒头便宜?本书中有个情节是一个洋大夫来中国的医院考察,发现青霉素对某种疾病最有效,问中国同行为什么不用?可是洋同行哪里知道如果医院用这种比馒头还便宜的药,即使对患者最有意义,但怎么能满足药品背后的无数张吃饭的嘴呢?
医德问题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假如给我应该给我的百分之五十我不拿红包回扣,百分之三十我不也不拿,可凭什么只给我百分之二十”?医院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直接冲击着医生的心理底线,中国传统的分配哲学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个医生经过了比别人更长时间的寒窗苦读、做一台手术需要七八个小时累得虚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获得的报酬跟一个看大门的差不了多少。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医生们把手伸向了红包、回扣,所谓的道德是建立的公平基础之上的。本书的坦诚也让人惊讶,虽然本书作者认为医生也是当前医疗体制下的受害者,但作者对医生拿红包回报丝毫不避讳,作者甚至认为当前医生医德的滑坡是不争的事实。在公众眼里,医生的收入是高于社会一般收入的,但医生是通过灰色收入来获得的,是通过丧失医德和尊严的方式去获得的,而他们原本应该通过体面的方式去获得他们应得的收入。当百分之八十的医生没有坚守住道德的底线,我们与其苛责他们的退却,倒不如去寻找他们退却的原因。如此以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医生对患者那么冷淡,那么不负责任,原来我们支付的医疗费用根本进不了他们的腰包,患者不是医生的客户,而是医院的客户。在这样病态的医疗体制下,面对病态的医院和医生,患者看病怎么能不贵?怎么能不难?
应该怎么办?
我们现在谈医改,首先要调查清楚当前医疗状况的真实情况,然后回到医疗事业是保障国民基本健康这一本质问题上来,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国情的医改措施。当前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合理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正如本书揭露的那样,一个年富力强的承担着家庭责任重担的中年人仅仅因为支付不起几万元的医疗费而面临失去生命的厄运,同时一个享受特殊医保的人物却浪费着几十万元的医疗成本,就是为了延长几个月的毫无意义的生命。本文的题目是了解真相,再谈医改,其实真相有司们都是知道的,但却仍然制定一些脱离现实的政策,把公众的医疗保障问题当皮球一样踢,一次又一次的医改仅仅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踢法。到底什么样的医改措施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一句话,大众接受的措施就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最新的医改征询意见稿年前出来的时候,大众大叫看不懂,有官员竟说老百姓没必要看懂。这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事情,老百姓如果看不懂,请问这政策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又怎么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呢?医改政策不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老百姓一定要看懂,只有老百姓看懂了,并相信了,甚至高兴了,才是一个良好的医改政策。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24:5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