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尔街》是奈保尔一部回忆录式的小说,他用朴素而敏感的语言描述了这样一条叫米格尔的街以及生活在街上的人们:
在这条街上,一个人进监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大家还会因此觉得你是条汉子;而如果一个人想去当个医生当个画家也不会有人去嘲笑你。这条街像接受阳光一样接受其他的一切,这条街上存在即是合理。
这条街上没有隐藏没有遮掩没有背后的指指点点,那里一切都是公开的。街上的人公开的对骂,公开的孤立谁或拥护谁,公开的诅咒自己居住的地方。
这条街上住着疯子、诗人、画家、看似人高马大内心却充满恐惧的懦夫、不知所以然的机械工、开垃圾车并从垃圾中拣东西出售的垃圾搬运工、从来不相信报纸的理发师、八个孩子分属于七个男人的母亲,当然,更多的是无所事事的所谓“自由职业者”,这些人在这条街上吵吵闹闹但也热热闹闹的生活,有种破罐子破摔的鲁莽勇气。
这样的米格尔街让我想起很多类似的场景:一部香港老电影《和平饭店》:和平饭店是一个“避难所”,只要进来住宿的人,无论他得罪了什么帮派,都不许前来挑衅生事;浅野忠信主演的《悲伤假期》:出租车行老板只雇用那些触犯过法律或者有着其他不被人接受的隐秘过去的人;还有金基德的《***屋檐下》:开小旅馆的一家人和租房的妓女相处起来一派和谐自然。
这些弱势边缘群体相互安慰相互取暖偶有摩擦但总体相亲相爱的生活总忍不住让人心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会发出一种“谁都是在爱和孤独中挣扎着活着”的慨叹。
只是与其说这种对街道的归属感是主动的对主流价值的规避不如说是生存的一种无奈状态,是一种“失重的自由状态”,它给人的感动也是一种带着绝望的感动,因为事实上没有人是真心想要过这种生活的,不是他们选择了这种生活,而是这种生活囚禁了他们,他们无数次的想要出逃却总找不到出口。
当那个生了八个孩子有过七个男人的母亲劳拉得知自己的大女儿也跟自己一样怀孕之后从没流过泪的她却放声大哭:“她好像是把从出世以来聚攒下的哭泣全都释放出来似的,好像是把她一直用笑声掩盖起来的哭泣全部倾泻出来。她的哭声令人毛骨悚然,它使我感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空寂无聊且悲惨绝望的地方”。一生经历着某种生活的女人却不愿女儿再重复自己的生活,女儿跳海自杀后,她喃喃的说:这好,这好,这样更好。对于这个女人,我丝毫不怀疑,尽管她一直住在这条街上但只要她有一点逃离的可能性她都会头也不回的离开的。
以自述口吻讲述米格尔街种种的孩子开始长大成人,他开始抽烟喝酒逛俱乐部,他的母亲为此流泪不止,他回答说,只要我生活在这个地方我就一定会是这个样子的。于是他决定离开,委内瑞拉也好,美国也好,无所谓去哪里,只所谓离开,即使他童年时期朴素的温情的时光也不能阻止他的离开。
最初离开时他心中充满了某种类似乡愁的离情别绪,但后来飞机晚点使得得以重新回到街上待几个小时的时候,他感到失望,他发现他的离开没有给米格尔街留下任何痕迹,也许米格尔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因为集聚了太多的悲伤欢喜以至于变得麻木。起初母亲跟他说,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在米格尔街上看到你了,他不以为意,然而等到他有了回头的机会,他终于明白他真的再也不会回头了,米格尔街是一条单向街,有机会离开它的人都将永不回头。
然而,虽然他真的再也没有回头,他却有了这么一本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所以这也许就是米格尔街的魔力:你将永远离开它,但又永远忘不了它,这种魔力源自对童年和往昔时光不由自主的惦记,源于那最初的爱以及最初的恨都已经“放在你的心上如印记,戴在你的手上为戳记”。
离开米格尔街的时候,他离开的是童年,他走向的成长,而这本书,是童年时代最后所能拥有的一件作为纪念的玩具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24:3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4412.html
上一篇
小團圓《用尽一生的记忆》
下一篇
墨迹《励志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