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的作家里,有两个是“身体力行”的,一个是让热内这个“小偷大作家”,另外一个就是圣埃克苏佩里这个“飞行员作家”。也许把他们归在一类并不合适,因为他们一个小偷,一个是英雄,但是他们却同样都是生活和写作并行不悖的人,他们没有遁世,而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然后又把文字洒向世界。而圣埃克苏佩里也许是走的更远的,因为他不但跨过了陆地,还穿过了天空,不但有仰视天空时对自由的向往,还有俯视大地时对归属感的寻求。
《要塞》不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沉思录,一部随感集,一部散文诗,用断断续续的故事串联自成体系的哲学,记录了圣埃克苏佩里对爱、孤独、时间、秩序、自由等那些让人满怀着甜蜜乡愁的概念的阐释,通过这些阐释,他表达的理想不是构建一种政治意义上的乌托邦,而是要把“要塞”建立在人的心灵之上,从而得到内心的和谐和力量。
周国平在序言里写道:那个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心灵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和行动来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个先知,所以读这本书时仿佛是在读一个特殊版本的圣经。但圣埃克苏佩里作出的种种“训诫”又不是以上帝的语气,而是用一种虔诚的悲悯的语气,上帝的道理是先验的,而他的道理,却是自生活之中产生的,用他的话来说:是通过和万事万物的接触“交换”而来的。
应该说圣埃克苏佩里在很多事情上的态度都是中立和谨慎的,但是这种中立和谨慎不是因为他是害怕极端的懦夫,而是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因此他尊重差异,又肯定必要的秩序;看重孤独,但更看重爱;追求美感,但又讨厌僵死的模式;力图保持连续性,但又看轻心灵的定居者,追求自由,但又认为“人打破围墙要自由自在,他也就只剩下一堆暴露在星光下的断壁残垣,这时开始无处存身的忧患。
这种介乎于上帝和仆人之间预言家一样的角色大概是由于他飞行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因为他能在想要逃离俗世的平庸时飞上天空并且远距离审美重新培养对陆地的热爱,也能在飘摇的追风逐日之后栖息于陆地仰望星辰的灿烂,对万事万物都处在“离开”—“停留” —“离开”的链条上,所以他永远不会对事物失去热忱,不会对世界失去敏感,永远有一颗“小王子”的心,也因为如此,他能在天空的高度上把人世看的如此清晰,能在陆地的地平线上更深刻的思考天空的意义,于是他终于说出了小王子对我们说的那些话。
读圣埃克苏佩里的人很多都是从《小王子》开始的,而读过《小王子》后再读《要塞》也许会觉得他整个的思想体系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但事实上作家从1936年就开始写作《要塞》,并且直到1944年飞机失事失踪之前仍然没有完成,可以说是他用生命写作的书,《小王子》则是写于这期间的1942年,所以《小王子》很像《要塞》的一个分支,在《要塞》里他继续讲述一个王子的经历,说完小王子没有说完的话。
中译本的插图里有一张圣埃克苏佩里的生活照,他侧身坐在铺盖上,垂着眼皮,一手夹着香烟,另一只手在纸上写着什么,也许那是他正在在沙漠里写作他某一部著作的某一个篇章的某一句话,照片里的他看上去是那么的孤独。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如此完美的告诉了我们幸福的意义的先知为什么自己竟然是孤独的,或者说先知注定就要孤独?但是他又真的仅仅是一个血肉之躯,一个失踪了五十年之后没有任何踪迹的血肉之躯,对着这样孤独的他,我忍不住想起了纪伯伦那句作为一个先知彻头彻尾的孤独的感慨:在写诗的能力和不写诗的快乐,我宁肯选择选择不写诗的快乐。
我的小王子,你敏感,忧郁,满怀着爱和对玫瑰的思念,却终究孤独的离去,留下没有修完的“要塞”,而我,除了听你对众生孤独的解释,我还想要听你如何解释自己的孤独。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24: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