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西方电影史论《札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23:46
  • 89

在看了师大、北大的电影史版本后,愈发佩服邵牧君老师了。不愧是史论,其他的版本都是史料,偶有评论也不痛不痒。邵老开篇就点明自己的态度,一点也不含糊。他高度肯定电影的工业属性和大众文化价值,以决绝的态度摒弃商业与艺术看似鸿大的分野。

记得《看电影》采访侯孝贤时,他说过电影有两种,一种面向自己,一种面向观众。我觉得所谓商业电影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看世界,是人们平庸生活的梦想,是受伤过后的抚慰,是填补差异的桥梁;而所谓艺术电影就是你们看我怎样看世界,再客观的视角也无法逃脱导演的指引,只是保留更多引导下的多义性。邵老认为商业与艺术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谓发展大业面临的最大矛盾,不是艺术性留住观众而是观众决定艺术性。观众是可以被塑造的,当大众看多了各类型好莱坞大菜,洞悉了编剧的每一个小技巧,自然就会去寻求更丰富的合乎自己品味的艺术风格。电影作为文化商品,更主要的矛盾是商业与道德,而非艺术。此刻我们的基本需求是以娱乐为温饱,而精英们掌握了话语权并折腾着要给电影赋予风格和意义。电影可以承载厚重,却不能以此为生。大众凭什么为导演表达自我的愿望买单并强迫自己去理解?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在寻找中国电影的理论传统、民族风格,寻根意识贯穿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实我们既欠缺一个系统完整的电影传统(我国电影是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匆忙成长的),又断裂了文化传统,当前的要务似乎只能是寻找活在当下被盗版碟培养塑造的观众。《大话西游》、《疯狂的石头》找到了后现代主义体验塑造的观众,目前的大片只找到了形式却没有内容,暂时撑一段时间尚可,久而必疲。总之,喜欢邵老这样一位有自己观点还孜孜不倦为此捍卫的坦诚的老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