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假面自白《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20:17
  • 46

有不少作家写过类似本文题目的小说,比如乔伊斯,亨利.詹姆斯貌似也有一本如题的作品,可惜都未见其详。没看过归没看过,还是要提一下的,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我憎恶的南开版外国文学史如是翻译,我憎恶大陆出版的一切外国文学史),主人公叫斯蒂芬.代达罗斯。在这里显摆一下,这个名字很内涵,斯蒂芬是最早殉道的圣徒,而代达罗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雕刻家,希腊夸父伊卡洛斯的老爹。乔伊斯不是平白起这个名字的,宗教、艺术、欲望在人物身上有激烈的冲突(同样从文学史的简述中得出词结论),此人有很强的作者自传色彩在其中。代达罗斯接受严格的天主教教育,还有一颗向往艺术的心,也克服不了欲望而去烟花柳巷中奉献了童贞(这个桥段是不是很熟悉很日本啊)。

咱毕竟是搞比较文学的么,开头就先设个铺垫。本文要讨论的其实是三岛由纪夫的一部小说,名字很Jolin,叫《假面的告白》。英文译名叫confessions of a mask。这个译名不错,confession除了自白外还有忏悔这一层意思(天主教徒对神父告解亦是这个词)。Mask,面具。电影《变相怪杰》的英文原名也就是这个词。在没有接触日文原题也不懂日语的情况下,我妄自解读下,这个题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戴着面具的告白抑或更近一层是忏悔,或是面具下的自我表白?这个告白是强调他在戴着面具情况下做出,还是说明他虽戴着面具,然而自白却是来自面具下的心灵呢?

不用推测的是,本书也被贴上了“自传性质”这一标签。这个提法无可厚非,至少我读完这本书(不是很厚,也就10余万字,结语中篇到长篇的篇幅,符合我阅读审美,即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作品),如果不告诉我说这是小说,我也会以为这是作者对teenager时代的回忆。但引用下作者的前言,“许多作家都写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代艺术家的自画像’,我之所以想写这部小说,却是出自相反的欲望。在这部小说里,作为写作人的我忆完全舍去了。作家在作品中不出场……即使都是依据事实,但作为艺术家的生活既然没有被写出来,那么一切都是完全的虚构,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我想创造完全虚构的自白。《假面自白》这个题目就包含这一层意思。”

三岛君估计和我一样,对“青年艺术家”或是“文艺青年”的名头很感冒,更感冒别人将之戴在自己头上。他发表《假面的告白》时大概24岁,确实是个“文艺青年”。在这里还是有必要交代下此人的背景和特点。川端康成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时做的演讲叫《我在美丽的日本》,而大江健三郎20余年后站在同一个讲台则将其改为《我在暧昧的日本》。三岛两次获得诺奖提名却与之无缘(如果他是中国人,后面肯定有一堆人说“就差一步啊”,“这种政治化的奖不拿也罢!”)。三岛如果有幸在斯德哥尔摩的大厅做个报告,他会说什么呢?可能是《我在性感的日本》(此性感非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感)。以前的中国文学评论给三岛的标签就是“军国主义者”(他本人倒还真死的很武士道,剖腹自杀然后被人斩首),当然是日本右翼文人了。此外,众所周知的是,三岛由纪夫是个同性恋(貌似把他斩首的就是他的小受)。撇开这些闲言碎语,读完《假面的告白》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或许能对上述论断有新的认识。

我国著名的穆斯林原教旨主义作家(这个标签不为过)张承志先生很推崇三岛,二人甚至在外貌上都很相似,可惜张桑身高比三岛君要高大得多。三岛本人身高不足1米6,却喜欢拍充满男性魅力的写真。我手上的这本《假面的告白》封面就是他半裸而矫首昂视的样子。三岛最喜欢《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这是个西方艺术常见的意象,绘画、雕塑、摄影中很常见,讲述了古罗马禁卫军队长塞巴斯蒂安——一个坚贞的基督徒被罗马皇帝残杀的故事。画面通常是一个年轻俊美的男子被双手交叉吊在树上,仅仅腰间一条白布遮羞,惨遭乱箭射身。《假面告白》中的“我”,据说三岛本人亦是,看到《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时,情难自已的第一次***。好了,终于切入真题了。在《假》中,通篇大多是“我”对男性美的歌颂、爱慕等等。叙述者也不怎么隐晦,当然还是细腻地描绘了少年那种渴慕却又害羞的心情——这毕竟不是寻常的思慕之情。姑且,可以把故事的主人公、叙述者、作者本人视为一体。让“我”第一次产生欲望的竟是个挑粪工,因为他很健美。各种充满男性健美的人,无论职业,都可以让“我”兴奋。

同性恋,从古至今都被绝大多数人否定,至少是难以接受。众所周知的所多玛城即毁灭与此原因,今日英语里“***”一词的词源就是所多玛。不过在古希腊,“所多玛”行为却受推崇,我们熟知的大哲人们多精通此道,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这个“爱”值得玩味,通过“所多玛”行为,才能“吾尤爱真理”。三岛喜欢希腊式的美,在《潮骚》中他也有所歌颂,比如海边的渔民,身上很能体现此美,于是,与古希腊相关的取向也一直伴随于他。日本“私小说”的起源很早,影响也一直持续,作家大多从自身真实体验出发,也不怕什么顾忌,对自己的私生活,甚至是不伦之恋都细腻而让人感到真实地描写。我上大学读到的第一篇让我小震撼的作品是达夫先生的《沉沦》,感叹连***都能写进小说啊!各文学评论还算公允地指出,郁达夫的创作很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我考研结束的那天下午,巧遇子平老师,用他的蓝色打折卡购进长期向往却有些羞于购买的《***文化史》,后来研读后发现,此书很深很学术。我就记得一句话,***不只是人,猫、狗、黄鼠狼、大象等动物都会。看来“俄南之罪”倒也情有可原。只是日本人的***对象委实让人匪夷所思,《挪威的森林》里,“我”的一个室友会对着苏伊士运河的照片犯罪。《假》中的“我”没那么诡异,犯错还是伴随着对男性美的追求,以及欲望无法派遣的郁闷。

“我”也是与女性有过感情纠葛的,一个叫园子的姑娘闯入了“我”的生活。园子无疑是爱“我”的,“我”也对她不能说没有感情,却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这个桥段也是文学常见而又让人扼腕的主题。不过本书中的此种纠结之情不同于常见的,主人公对女性是有感情,却没有真正的欲望,因为他真正的取向是偏向男性的。当“我”拒绝园子时,竟然还感到了***。而之前,主人公的初恋,是一个强壮的男学生。库切说过,“***一个拉拉比***一个正常少女要残忍。”基于此话,不难理解“我”的行为。

本书的背景发生在二战前后,自然少不了对当时背景的描写,还好,作者没有刻意渲染出绝望的气氛。小日本也是战争的一方,最后同样落到天天被炸弹临头的命运,面对战争和死亡,哪里的人们都一样的心态,渴望求生,能活一天是一天,在这里看不出“军国主义”者的影子。

我认为,所谓“军国主义”和同性恋者的称号,都是基于三岛对男性美独特而强烈的爱好。如果他是个女人,可能就不会招到这么多非议。

本书的叙述还是很日本的,不同于一般文艺青年的强调与作品内容,可能议论的成分多了一些,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