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理解这本书,首先要认同对人而言,痛苦才是永恒的。那样的话我们都会淡然面对希望,这种把对一个事物的欲望与这个事物的可能性混淆起来所产生的感情。
叔本华还说:无希望的人,也就是毫无畏惧之人。细想直白的和最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最乐观的悲观注意者一样,把自我的位置放低把世界的位置拔高,坦然面对这个世界。他也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西方基督教思想的鄙夷,觉得他们装神弄鬼经不起推敲,教会反对自杀的理由也苍白无力,反不如抛开这些来的有力‘反对自杀的唯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它与最高道德目标的成就是对立的。因为它用一种纯粹虚幻的救赎,代替了这个世界的苦难的真正救赎’也就是他对自杀的态度的态度仅仅是不屑,不屑于这些逃避现实真实的苦难。而对东方哲学或者说是佛教哲学倒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和一丝憧憬,坚信“如果灵魂是‘产生’出来的花,既有‘开始’的话,那就是非永恒的。”
他继续自言自语,陷入自我认同的快乐世界的理由却是在强调分析永恒的痛苦这一主题,从爱到生直到死亡,虽然有很多现在看来荒谬可笑的观点和引用新闻,但大体上充满了吸引力。使一种存在高于另一种存在,使一类人高于另一类人的东西,是知识——蛮荒之民,他们存在着,却没有察觉到存在,挟持知识做武器,喜悦荡漾于嘴角。继而谈论到死亡的时候已经无所畏惧,像酒场上得意的伪小人,仿佛时间和生命早已穿过他的身躯无数回,感叹他人的智慧。说到最后把我也迷惑掉了,遂即只好是存在的我还是只能让时间穿越我,寻找非存在的永恒。
——莱辛所以惊叹他儿子的智慧,即为此之故:他的孩子似有先见之明,不愿来到这个时间,而是被主产妇强行拖出来,但落地之后,立刻又匆匆逃去。——这等的智慧是把世界放平将生命凸起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19:5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