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原因,仅仅是看到了别人的介绍,书名比较合我的意,而我也恰好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然而,很多偶然,给予人的是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对于书的作者简介中所写“英伦才子型作家”,我倒是深感不快的。首先这一所谓的类型划分依据的竟是何种标准不得而知,不免给人虚无缥缈之感,不甚实在,其次这一称呼多少有些追附所谓的时代潮流之意,委实不是何高明之举。罢了,其实与书是无关的,多说无益。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认识自己。
第一部分,把握现在。
这个词说出来是那么容易,容易得使人们几乎都要相信它事实上就是那么容易。然而事实却总是残酷的。每想起这一点,我就深感痛心,而在痛心的同时,又觉得如此无能为力。生活总是充满着无尽的自责与追悔,也正是在这一刻,现在已经在悄悄流逝了。我应当如普鲁斯特所要求的那样,叙述得慢一点,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觉写出来。
正如书中所说,有时候会觉得生活是无趣的,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东西。忙忙碌碌,或许还不如一只蚂蚁。“一旦明白人终有一死,放弃了永生之念,我们会忽然发现,在看似冗长无聊的生活表层之下,藏着那么多人们未加尝试的可能性。”现在突然感觉,确实是自己在生活态度方面有问题。“太快”乃是其中之一。或许这是现代社会的通病。当浮华之气弥漫于整个社会之时,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要保持一种独立的品格实在是有难度的,但是并非没有可能。世俗之人或许会讥诮其痴傻,然而究竟是痴是傻自己心里是明了的,这便足够。世人太多,每个人的想法都顾忌到实在是无甚可能。自己,才是真正应当关注的所在。
“但愿生命的思索与我们长相伴随,不要等到末日将至的那一刻;但愿我们在玩最后一次高尔夫,在水已没顶之前,已然端正了对生命的态度。”
第二部分,读书为己。
深感惭愧。
我不想将许多不称意的事情都归结到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去。实际上毫无意义——它不会因为反对的人多而改变,或许,改变的结果是更糟。所以,就当它是舞台上的幕布吧,大多的时候可以忽略掉,它的存在,也许也是在遮掩一些更深层面的问题。既然我对政治之类毫无兴趣,也就将它弃之一边吧。
对于读书,多半是有着功利之心的。一本书,读或者不读,很多时候衡量的标准都是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回想起来,少不更事的时候倒是常常读一些小书的,完全没有功利之心,只是觉得可以得到些快乐。那是很单纯的幸福。如今读的,多不是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真正感兴趣的躲在角落满是尘土,所谓理由,无非是时间不足。可悲可叹。
而那些所谓的读过的书,也难谈有何收益。既是出于功利,读书也无非是走马观花。书,早就失去了应得的敬畏,其境地堪悲。
不知道是应该感谢普鲁斯特还是阿兰,应该说这两个人都是值得感谢的。读书,也得有个态度,恰如对待生活。如果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那么最好还是不要读书了,因为那实际上就是在浪费生命,莫如做一点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情。
学到一个新名词,“德劳现象”。艺术实现对人生有益影响(而非只是让我们逃避现实)的唯一方式,是建立现实之中的我们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德劳现象”。以前注意的不是很多,只是偶尔会想到自己,至于想到身边的熟人,似是没有过的。看来以后若是读书,是要学着联系的,如此应该会对生活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和认识,会有不同的了解和体悟的吧。
第三部分,悠哉游哉。
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不用说,悠哉游哉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的长辈是不吝用“游手好闲”之类的语词来对这种生活态度进行描绘和抨击的。
其实,把它理解为一种心境,或许会有所得。“‘别太快’的好处是,当我们玩味事情的过程时,这个世界会变得更有意思。”迄今为止,想过的最为惬意的画面就是,于午后的时光,沏一杯飘香的清茶,抱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宽敞的窗台之上,尽享明媚温暖的阳光。慢慢的,看时光如水,灵魂宁静安详。只是要过上这样的日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终于明白,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偷”字,妙不可言。自我安慰,是得要学会“偷”的,否则真的就成为了那样的人:“忙得没工夫做手上的事情的‘忙人’,因‘忙’而总是兴兴头头——尽管忙得毫无意义。”
第四部分,直面痛苦。
对于普鲁斯特面对痛苦这一方面,我真是充满了钦敬之情。想来如若是我像他一样孱弱多病,必是没有活着的勇气的。
我不知道属于普鲁斯特的那份自卑是否是真实的。我是很自卑的,至少我自己如此认为。但是有一次去咨询心理医生,我这样说道,对方却不以为然,反而说,在我强调自己自卑的时候,是充满着自信的。我这才反应过来,我是在非常自信地告诉医生,我认为自己非常自卑。似乎确实是有悖论在里面。所以至今我不明白我究竟是自信还是自卑的。普鲁斯特大概也是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普鲁斯特面对的痛苦实在是太多了。将如此之多的病痛集于一身,我简直想说,你太倒霉了——似乎对他不敬,但事实如此。普鲁斯特认为,惟有当我们遇到烦难,惟有感受到痛苦,惟有当事难如愿之时,我们才真正学到了点什么。思考令我们知晓痛苦自何而来,探测痛苦之程度,且终能让我们平静地面对痛苦。
痛苦面前,我做惯了胆小鬼。所以,我把“灵魂的操练”的机会放过了。这是我的损失吧。告诉自己,学着勇敢,让心跳得坚强。
书中所列的病人,看多之后竟然会觉得自己的身上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我不得不勇敢一点,来承认这一事实。还是学学普鲁斯特的方式吧:我们须认清幸福生活的秘诀乃是从各种以密码形式出现的痛苦中获取智慧,咳嗽、过敏、社交场上失态、遭人暗算,等等,等等,无一不是了悟的契机。
了悟。学着延展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第五部分,传情达意。
“生活千姿百态,陈词滥调诚不能形容于万一;小金丝雀偶或也会做出不同于父母的反常举动;而以‘普鲁普鲁’、‘马尔索’、‘可怜的小狼’之类的昵称来唤亲近的人,实在大有必要。”
或许这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生活的态度问题。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了感情才会去细心观察,才会有兴趣去用有着自己印记的语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鹦鹉学舌,才会有兴致去给亲近的人取一个特别的称呼吧。
第六部分,交友之道。
自己并不善于交友。这一点深知。我总将其归结为个性——不喜欢拐弯抹角,喜欢有话直说;受不了猜来猜去躲躲闪闪,希望简洁直白。当然,因此伤了不少人。
没有仔细思考过友情。友情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然与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表达相比,我会更重视后者。现在我仍不知道究竟是普鲁斯特的方式更好一些,还是我应当坚持内心的价值。不求真理与情感两全,洞悉二者不可得兼,分而求之——但我实在是怀疑自己这样做的话是否会陷于精神分裂,姑且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第七部分,心胸豁然。
“我们的不满多半不是因为生活有什么内在的缺陷,而是因为我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生活。”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布鲁斯特说描述的时候不可以只说好,而说不出怎么好的,不说点原因,内心是会有些不安的。
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的确会影响到我们所看到的生活,诚如布鲁斯特的随笔中所写。发现生活之美,并非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眼睛里含着泪水,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也会是浸润着悲哀的。然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一个在得意之人眼中无限美好明快的世界。
第八部分,享受爱情。
突然改换成了问答式,还是有点不适应的感觉。
因为没有什么经历,没什么发言权,还是不提了。
第九部分,弃书不观。
读书的益处盖不必说。
“读任何一本书我们都会碰上这样的时刻:我们感到有什么东西难以接受,被误解了或是太牵强,当此之时,我们便有义务将我们的向导抛到一旁,让自己的思路自行延展。”
“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可引导我们进入精神的世界,却不构成精神生活本身。”
精神的世界。那才是值得去耕耘的花园。
我不知道普鲁斯特以及阿兰能够对我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这本书的确是能够使人受益的,至少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自己太快了,很多东西是应该细细咀嚼的,然而时间却是那么有限。我会学着,放慢速度,享受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世界。
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灵魂的安谧。相信这才是更重要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15: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