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猎魂者《每周一书:猎魂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14:53
  • 78

作 者:黛布拉·布鲁姆

译 者:于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启迪性:4.8分

趣味性:5.0分

易读性:4.2分

推荐度:4.0分

推荐理由:

一位读者给我写信说,她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村落,看到村中一条河上漂着很多尸体,清一色是相貌俊美的青年男子,而且神情平静而安详。梦中看到这个情景,她的内心也很平静,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虽然说是要我解梦,但显然她有自己的理解。她说,去年她的一个好朋友因为癌症而去世,他走的那天晚上,她梦见了他和她一起搭公交车,说司机没有给他生孩子,所以他走了。

两天后,她得知,他在她做梦的那个晚上去世了。

从那个晚上开始到现在,她经常做类似的梦,对此感到困扰。以前她不相信鬼神,也不相信什么心灵感应,但这些梦该如何解释呢?

回她的信时,我推荐了一本书,美国著名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黛布拉·布鲁姆的著作《猎魂者》。

这部书中,一开始描绘了一个神秘事件。16岁女孩贝莎·修斯在一个湖边失踪了,各种现象显示,她死了,但很多人一起努力,包括一些专业人士,但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她的尸体。

在这种僵局中,一个潜水员最终不得已试着采纳了附近村里一个女子内莉·泰斯特从梦中得到的信息,最终找到了贝莎·修斯的尸体,而假若没有这些信息,这个潜水员觉得自己是不可能找到的,事实上他已在那个水域附近找了多次了。

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内莉·泰斯特的祖辈是知名的灵媒,也就是好莱坞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的那种通灵者。她既不认识那个潜水员,也不认识贝莎·修斯,但她说自己梦见了贝莎·修斯是因为路太滑而滑到了湖中的,并且也梦见了贝莎·修斯溺死的地点。但这是她的说法,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这个故事见报后,吸引了当时一些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来调查,其中包括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斯。以“科学心理学”而闻名的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详细调查了每一个涉及到这个故事的当事人,排除了任何欺骗或谎言的可能性,最终将调查文章《超自然视力一例》发表在了专业期刊上,并宣称:

对于泰斯特个案,我个人的观点便是:这些研究资料毫无疑问是可靠的,有助于我们承认超自然学科、并分裂进入超常灵视分科。

詹姆斯的报告引起了轩然***,事实上,他的一生中引起了许多次这样的争论。一方面,作为讲究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家,他对美国心理学界的影响罕有人及,另一方面,他几十年中一直在研究各种各样的灵媒,这也引起了巨大争议。什么灵魂、灵甚至鬼魂,正牌的科学家可是根本都不理会这类事情的。他们只相信科学主义,而科学主义的条件是“简单可重复”以及可以“量化”。

在这本书中,对灵媒的研究者们,和对这类研究抵触的科学主义者们,一直在进行交锋。前者想得到后者的认可,但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研究的确很难做到简单可重复以及量化。

但无论如何,詹姆斯的身份,以及作者黛布拉·布鲁姆的身份都显示,这是一本可靠的书,同时,这也是一本迷人的书。

譬如,被研究对象A和B在催眠状态中被一道屏风格开,而研究者给B递来一瓶盐,让B品尝。B刚一品尝,A就大喊:“这咸咸的是什么玩意?”

譬如,书中最厉害的灵媒派普夫人,能通过触摸某个人使用过的一个物品,例如石头、木头、纸张和金属等,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生活习性,以及有过一些什么样的生活细节。甚至,这个人已不记得一些细节了,但回到家中向其他家人询问时,却得到了确认。

书中还讲述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感应能力。一次,马克·吐温在一个铺子里听人侃大山,但突然他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朋友的面孔,而且还有信息告诉他,如果他朝一个方向走上十几步,就可以见到这个朋友。事实果真如此。

实际上,马克·吐温很清晰地提出了一个概念,也就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同时性”的概念。例如,两个作家可能有同样的构思,两个科学家有同样的发现,这就是同时性。他甚至像中国的哲人庄子一样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写下这段话时,毫无疑问,会有人在地球另半边的某个地方也在写这些话。问题在于,是我引发了他的灵感,抑或反之?”

詹姆斯所在的是一个研究团队SPR,他只是其中最赫赫有名的一个学者,而其他学者也多是大由来头。例如迈尔斯,他是“心灵感应”这个术语的提出者,并将其定义为“一种确凿的特质,特指某人的意念和情绪传递给另一个人。”

很玄的是,这个“某人”不仅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有时候,我们可以和死去的人有心灵感应,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灵媒和死者沟通。例如研究者霍奇森,本来一直团队中的批评者,团队招他进来,是因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苛刻,可以看到研究的各种各样的漏洞。在很多年以来,霍奇森一直对通灵很怀疑,并无情地戳破了很多灵媒的小把戏,证实她们所谓的通灵,不过是魔术而已。

但是,霍奇森一直没有找到派普夫人的漏洞,而且当霍奇森通过派普夫人和一个死在澳洲的朋友沟通后,他相信了通灵的存在。因为之前霍奇森有对灵媒冷酷无情的名声,所以他的相信以及他的论文让一个专业期刊的编辑承认,他们认为霍奇森提供了充足有力的证据证明了通灵的存在。

不过,不管SPR拿出什么样的研究结果,都会遭到正统科学家们的无情抨击。美国另一著名心理学家,以制作16PF人格调查量表而闻名的卡特尔,从来不屑于看詹姆斯的灵媒研究报告,而只是一味给予抨击。同样出身于科学心理学流派的坦纳和霍尔则干脆给派普夫人做了一个“双重人格”的诊断。

这样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下去,直到詹姆斯死去,他也没有能让科学心理学家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因为SPR的研究的确不能符合科学主义的标准。

不过,假若你相信的不是苛刻的科学主义,而是体验,或哲学意义上的证明,那么,《猎魂者》一书可以说已经证明了通灵的存在。

也就是说,这本书可以证明,并非是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身体之外,有灵的单独存在,而且这个灵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肉体的死亡而彻底消失。

那么,再回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我那个读者的梦上来。她的好友死的当天晚上,她梦见了他,而后来又多次梦见,这难道是他通过梦来告诉她并安抚她吗?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死亡和亲人的死亡如此恐惧,正是因为我们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亲人的离世好像意味着彻底失去他们,所以我们无法承受这种痛苦。

但这个梦显示,他似乎是在安慰她,你不必难过,我死得很平静。

我看过一个视频,讲最近美国一个科学家团体调查了数以百计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他们都表示,这是一种很美的体验,舒服至极,而且令他们不再惧怕死亡。

去年,CCTV的科学频道也报道了天津市安定医院的冯志颖教授和刘建勋教授对中国有过濒死体验的人的研究,这个研究同样不能达到科学主义的标准而证明什么,但却显示,中国人的濒死体验和外国人的濒死体验的感受是一致的,而且这种体验都是很舒服的,并会给当事人带来很积极的影响。

由此看来,死或许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