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人解不开的谜题和解开这个问题,何者更难?
设计问题更难,解答者对出题者心怀敬意。
那P≠NP呢?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何者较容易?
一定会先自己解答,再听别人的答案。
看似几何问题,其实是函数问题。
上面这几句话都是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主人公也就是嫌疑人的几句极有启发性的对话,也是案件侦破的关键提示。
一个天才的数学家,性格孤僻(所以单身是自然的),因为家庭因素未能深造屈就当了高中数学老师,迷失了活着的意义,感觉“没有理由寻死,也没有理由活着”,正准备自杀之时,被新搬来的邻居母女的礼节性拜访打断,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也许是书呆子见识过的女人少吧,“在此之前他从未被任何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在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这和求解数学的美感在本质上乃是殊途同归”, “自杀的念头烟消云散,他重获生命的喜悦,单是想象母女两的生活就令人开心”, 顿生情愫,竟绝了死念,改为暗恋。每日前去女人工作的快餐店买便当(我们俗称的快餐盒饭),只为见爱人(所爱之人)一眼。日常时时关注着爱人家里的一举一动。
当爱人遭其前夫勒索被其母女一时失控意外杀死时,他挺身而出,用天才数学家严密推理智慧,为她们设计了一套逃脱嫌疑的周密方案。计划得天衣无缝,逻辑推理无懈可击,就像出了一道根本就不想答题人能解答出来的高妙考题,把查案人员引入歧途在案子外面兜圈子,始终无法接触真相。最终却为一系列机缘巧合的人和细节打开了口子,但是不能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来解释,语言行动都可以设计假装,唯有真感情无法掩饰,管理学上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在这里同样适用,嫌疑人的几个不经意的小细节流露了真实感情,引发了怀疑,被人识破机关,最终案情大白天下。数学家为爱人不惜牺牲自己顶罪自首,女人虽心怀感激却难抵亏欠感负罪感,也自首入狱,让数学家的计谋功亏一篑。所以没有无懈可击完美无漏洞的谋杀。
故事虽然在说杀人,但有意淡化了血腥气氛,从头至尾叙述者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流露着一种温情,所以与其把小说当推理小说看,我更愿意把它当爱情小说看。
小说作者东野圭吾,凭此篇小说“叙事与推理均已炉火纯青,最好的诡计,无懈可击的推理、恰当的伏笔,以及最普通但最不易猜透的悬念”获得评委青睐,夺得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
故事讲述者一开篇就明白告诉读者凶手是谁了,故事的重点在于看嫌疑人如何设局让查案人找不到证据。案子的关键在于“看似几何问题,其实是函数问题”,看似查的是这个案子,实际却是另一个案子,自然证据不能相符。作者在前面有意模糊了时间,最后揭出谜底时自然有出人意表的效果,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还是有几个漏洞:第一没有提到尸检报告,如果有尸检报告,就能发现第一个案子与第二个案子的死亡有区别,前者是两人作案,后者是一人作案,凭现代的科学侦破手段就可以省去许多曲折了,如果用DNA比对应该很容易发现漏洞的(CSI和刑事侦缉档案看多了);二是第一个死者尸体处理的问题,说是肢解抛尸,但相信在日本这个有洁癖工作细致到变态的国家不可能这么多天不被发现的;三是石神与汤川的接触并不太深,汤川不应该对石神有这么深的了解。所以也没有无懈可击完美无漏洞的推理小说。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13:1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