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物种起源《进化论的中国进化》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13:04
  • 88

1895年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发表,达尔文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该文首创 “物竞天择”一词,流传中又加上“适者生存”,共八字,成为进化论在汉语语境中的基本定义。三年后再作,举国震动。

号称译作,但显然背离了原著。原作者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以“达尔文门下走狗”著称,书名直译。同样将进化论扩展到社会,赫氏认为人类已经进化到伦理竞争的层次,不再适用低等生物弱肉强食的法则。严复正相反,强调人类竞争其胜负,在其种其力之强弱。因此后世都批评达尔文被中国人“误读”。这些观点后面讨论。

更重要的问题,为何被误读?直接原因,中国自1840年以来,屡战屡败,丧权辱国。进化论肯定强者,更强调强弱并非永恒,可以通过进化逆转。同理,严复当头棒喝国人认清现实,承认自己落后于西方,更当竭力竞争以求存。

但舆论可能忽视了,进化论对当时中国内部秩序的冲击更加深远。中国古典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21世纪,历经前王朝(夏?)、古王国(商周)、第一中间期(春秋战国)、中王国(秦汉)、第二中间期(南北朝)、新王国(隋唐)、终结于1127年金灭北宋,进入中世纪。儒教成为中国中世纪的主流意识形态。

进化论的义理与儒教格格不入。顾名思义,进化乃是常态和质变。儒教则持静止的看法,“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是为中庸,儒教经典史籍以春秋为名,历史如同春秋季节的简单循环。在儒教创始人孔丘看来,到周公,约公元前10世纪,在后世儒生看来,到孔丘,约公元前7世纪,人类已达到至善至美,以后只可能退化。这并非中国独有,而是所有古代社会的时间观念。

进化论提出生物的普遍原则,即中国人总结的那八字真言,如同牛顿力学、相对论、元素周期表、等等,超越细节的知识,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领域“立法”。同时适应地是具体环境,环境从而生物千姿百态。这种思想精妙融合了普遍性与特殊性。

儒教尽管也有“三纲五常”,是将特殊相对的伦理普遍绝对化。家国天下,基于亲缘关系向外递减。这一等级体系赋予每个人位置,履行不同的义务。缺乏普遍原则的整合,特殊伦理之间会相互冲突,所谓忠孝不可两全。中出现仁字上百次,没有两处含义完全相同,都依赖语境。

儒教还是种道德巫术,坚信人伦能影响自然,有德则风调雨顺,失德则造成灾异。参考弗雷泽的大作。但进化论指出,自然有其独立的法则,无形中打掉了人伦及人身政治的神性。类似日心说对欧洲中世纪宗教意识的冲击。某种程度也回归古典文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进化论的天道虽无情,适者生存,却是真切而非意淫的天人合一。

接下来的问题,义理的对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运动?

从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中体西用”,改革和西学思路限于器物层面,变是为了不变,维护儒教的道统。甲午战争打破了这种幻想。儒教的“智慧”在于为现行秩序,及用天命说为王朝更替辩护,不支持更深层的变革。康有为挖空心思作,只能遭到保守和激进分子两面的讥笑。进化论以变为体,简直为当时中国所有求变,不论改良还是革命者,量身定制。也就不奇怪康氏对叹为观止。

儒家的特殊伦理,对应琐碎的社会,尽管表面维持统一的帝国。见黄仁宇的大作和。这也许是为什么严复回避赫氏伦理。此理非彼理,儒教又自诩伦理天下第一。从1840年到天演论,中国民众总消极地卷入王朝与“蛮夷”的战争,或仅在乡村共同体直接受西方人侵害时反抗,还曾借助义和团式的迷信组织排外。

普遍原则则对应全民动员。严复默认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与列强竞争、适应世界。相应每个人直接忠于整体而不是个别人,构成一种全新的伦理,与赫氏的精神一致。从这个角度,并没有误读。戊戌变法时,就有保守人士“敏锐”察觉到思潮变化,指责维新派“保中国不保大清”,以前两者并没有区别。

欧洲中世纪的民众,也只知领主和教皇,不知国家。经过百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才建立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国速成民族国家,可以说始于。

这不是乌托邦。即使没创造,也催生了新兴的知识阶层,同样忠于普遍原则而非人身关系。他们是中国当时的摩西,带领民族国家转型。普遍下的特殊又为政治实用主义留出了空间。总之,中国化的进化论既指明拯救的愿景,又提供拯救的手段和路径,为同时代绝大部分思想所不具备。

并为此后的革命铺平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阶级斗争与合作,帝国主义等理论,融合社会普遍规律与具体实践,并由中国革命者进一步完善。中国化的达尔文进化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义理上相当神似。一个进步青年受过前者启蒙,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很自然能理解和接受后者。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耐人寻味,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发表150周年,很多国人特别是知识人,热衷对误读的“反思”。从字面上严复肯定误读了。但这不重要。强调误读,意味着贬低其历史意义。哥伦布也误读了,或者说马可•波罗就是个大忽悠,但把他带到了美洲。

更重要地是,进化论不应成为自身的例外。这也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理论,并适应不同语境。达尔文生于大英帝国的盛世,有幸参加***组织的环球考察,和严复的世界天壤之别。这种误读,且开创一个时代,正是对进化论的有力证明。那些所谓反思,不过是叶公好龙。默认进化论止于达尔文,与坚信上帝六天创造所有物种,圣人3000年前掌握所有真理一样可笑。

说明进化论仍需普及,从精神而不是字面上。即使从未了解进化论,当行为遵循或背离进化论的精神,就是一个匿名的进化论的信徒或对手,正如最近一位提案废除简体字的政协委员和批评他的人们。

今天的中国,进化论存在于多个语境。生物学相关研究,与其说回归,不如说是中国社会的进化,学者可以安静地在书斋中研究。近年一些地质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比如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所处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进化论突变论尚示解决的问题。

在社会领域,进化论的进化,也是误读,仍将继续。改革开放30年,今天中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就业于面向市场的企业。竞争也是市场的天道,进化论同样包含管理思想。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借鉴进化论突变论的“间断性平衡”概念,写成一书。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化,国际竞争的战略,同样能从进化论获得启示。

2008.3.11

本文授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