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我把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放在提兜里,从家拎到单位,从单位拎到家,一有心静的时候就翻翻,琢磨着这本小说给我的感受。因为我要回答同事唐小山的问题。
唐小山读过《香水》后,写了一篇博客。她很喜欢这本小说,视其为自己的典藏作品。她在博客中说:小说写的是关于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无味的“自我”与臭不可闻的“他者”搏斗的故事。她把博客发到我的信箱里,问我怎么看《香水》。
我没有正面回答唐小山,只说《香水》是个寓言,面对这个寓言,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读解。你和小说中的那个天才怪杰格雷诺耶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你就有什么样的感受。认同是一种关系,拒绝也是一种关系,可是我说不清是认同还是拒绝,我的感受也自然模糊。正因为这样,我挺佩服唐小山的感受力。
格雷诺耶是个抢眼的天才,他身上没有气味,却有灵敏的嗅觉。通过 嗅觉,他能越过任何物质阻碍,洞察世上发生的一切。他生长在臭味中,却能制造出迷倒众生的香水,是香味让他掌控众生,也是香味让他最终丧生。我被这个人物打动,但说不清对他的感受;我闻到了弥漫在小说的气味,但说不清那气味是香还是臭,然而,我对格雷诺耶制造出的香水却有一种领悟。
那香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由美丽少女的体香制成。香水香得能够致幻。小说的最后,当格雷诺耶出现在刑场上时,万名男女老幼顿时被他迷倒,“像被情人的魅力征服的小姑娘那么柔弱”,继而癫狂。香水的致幻作用,使格雷诺耶在众人的眼中由杀人犯变成了天使。
读这些时,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与我相同的领悟:香水就是人的欲望,谁控制了人的欲望,谁就控制了这个世界。
这是“悟”,而不是“释”。释,是我对小说叙事的解释,而悟,是小说叙事在我心灵深处的反应。我清楚,面对暧昧的叙事,面对格雷诺耶的超常内心,什么样的解释都难以确切,所以我只能用心去慢慢体会。我看重的是小说叙事在我内心深处激起的反应,看重的是那种“无言的感觉”。美国哲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哲学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我们对生活真正的深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无言的感觉。”
还有一部作品在考验着我们的接受能力,那就是电影《云上的日子》。这是安东尼奥尼中风后拍摄的影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丧失,并不能阻止他与观众交流,而交流的语汇是他在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部好看却难懂的电影。四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是什么意思,组合到一起又是什么意思,看了让人不知所措。我认为,就四个故事组成的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导演与四个故事的关系,具体地说,导演用什么方式使用故事材料,在使用中如何将意图融入其中,安东尼奥尼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感受。他借影片中叙述者的口表白:我宁可感觉那些人物,而不愿去分析他们。安东尼奥尼不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在影片中讲述的故事吗?要感觉,不要分析。
我在强调一个观念:好的叙事作品,它是意义形态,是诉诸人的感觉。接受者对于这样作品的接受,是体验、领悟,而不是理性判断。接受者在获得新鲜体验之后,会突然领悟到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这就是启悟。启悟如悟惮一样,接受者的心扉突然开启,被一道光照亮。我在琢磨《香水》时,对“香水就是人的欲望”的领悟,就是这么得来的。
继续说《香水》,说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香水》。这是去年受到关注的影片,它受关注,主要与小说的空前成功有关。在改编剧本时,编剧改了二十多次才找到创作的核心,那就是通过影片表现主人公格雷诺耶“想被认知的迫切感和欲望”。他之所以想被认知,是因为他孤独,而他的孤独,恰恰由于他的独特。影片中的格雷诺耶很能引起观众的生存认同,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会被他身上的孤独气质深深打动。回归社会并被众生仰慕为天使,格雷诺耶对此自信而又从容,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他手里的那瓶由少女体香 制成的香水能激活也能控制众生的肉体欲望。
电影《香水》表达的是电影创作者对小说《香水》的读解,所以它容易看懂。但是,如果让我在电影《香水》和小说《香水》中做出重看的选择,我会选择小说。电影经过改编者的读解,它有了一定的规定性,其意义空间变得非常有限,而与此相比,小说《香水》,其意义空间却是无限的,我愿在无限的空间里慢慢地体会。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12: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