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老美国志异《抗争之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11:18
  • 54

有关Bob Dylan的故事究竟应该听信谁人之口?

是他自己么?在《回忆录——第一卷》(又译《像一块滚石》)中Bob Dylan本人连一句老实话都没有交待,在这个或许真实或许虚构的故事中,Bob Dylan努力想做到的是完成有关民谣英雄的身世解说。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么?在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中,导演先生把镜头直指主角,黑白的画面与连续的采访让人喘不过气,一切都是称赞。或许是虚构的?在影片《我不在场》中,由凯特•布兰切特、理查•基尔等明星饰演的疑似Bob Dylan一角成功地把观众带入了他的精神世界。但是对于这些,我们又怎能轻易相信呢?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现在的Bob Dylan是灵感,也是话题。无数与Bob Dylan都关的艺术创作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着描述、传递与交接。有关民谣音乐的觉醒,有关青年以沧桑的歌喉出现,有关1965年新港音乐节上,那个用电吉他背信弃义演出的叛逆者,当然,还有一个在这部书中所提到的重要线索,那就是来自1967年出版的唱片《地下室录音》与其中的被掩盖的神秘民谣音乐基地的故事。

那张收录了24首民谣歌曲的《地下室录音》是音乐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私录唱片(Bootleg),这里所囊括的音乐是在Bob Dylan遭遇车祸后归隐的一段非常时间中与他的朋友们一起创作的音乐。最开始的时候,它们都是临时的录音,从没有人想过它会以正式的方式发表,但最后它们还是不能被地下室的灰尘所掩盖,于是走入阳光,来到了爱与和平的大时代中。Bob Dylan在一次著名的访谈中提到,他真后悔当时没有毁掉这些莫名其妙的录音,“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唱得这些歌。”不过他一定不会这么做的,对于一个习惯了以抗争者、革命家的身份与听众打交道的人来说,Bob Dylan是一个意义大于存在的名字。

有关Bob Dylan的音乐与历史的专著《老美国志异》的作者格雷尔•马库斯以此为线索打开了Bob Dylan的另一面。书中有大量的历史轶事的描述与旁系关联的涉及,阅读这样一本微型断代史需要的是对美国民谣运动的点滴了解,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困难事,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位音乐痴迷者所撰写的《伊甸园之门》。在书中,格雷尔•马库斯总是在巧妙地让我们认为Bob Dylan是一个在保护自己的人,在这种只是通过演唱才表达出来的真实中,音乐是Bob Dylan惟一想要的,政治只是舞台罢了。就像他在歌曲《瘦子之歌》中唱得一样:“因为有些事已经发生了,但是你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不是么?”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唱片中写出歌词的音乐家来说,他需要的是你那一对认真的耳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