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三月曝书《午后暖阳中的一缕书香》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2:05:58
  • 72

喜欢书,喜欢书香弥漫的气息,喜欢在午后暖阳的怀抱中邂逅一本好书,这应该是许多爱书之人共有的小资感受。假如你也如我一般,喜欢在淡墨微馨的书海中徜徉,那就打开这本《三月曝书》吧,你一定会觉得邂逅了一位相知的故人,在莞尔间,有默然的心契。比如“手指在纸张上面游移,感觉出那泛黄的纸的质感。面对一本有年代的书,有时候反而不急于去阅读那内容。前后翻动,摩挲纸张,欣赏字体,都是极快乐的经验。”(《阳光下读诗》)又如“尤其午后书房静坐,放置一杯热茶于案头,颇有些定心功用,而当阅读略感疲惫之际,或写作灵感困踬之时,更可借细啜以为调剂。”(《午后书房》)读着这样的文字,是不是内心有被暖阳沐浴后的微煦。特别是那些把教书作为自己事业和责任的老师们,当读到“教书真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如果自觉准备得充份,教得有条理,甚至偶尔还有些许神来之笔,因而见到学生之间有振奋的眼神,下课之后,实在轻松愉快,觉得世界如此美丽,人生充满信心!可是,有时候同样用心准备,却遇着学生没精打采,丝毫不起共鸣沟通,便会越讲越没有兴趣。为此,常会一整天都心灰意冷,消沉乏力。”怎能不发出“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呢。

因为喜欢文字,而生出对写作者的好奇,这似乎也是一切爱书人的通病。

林文月,一个与清雅为伴,令人一见“清”心的名字,如今已是台大退休的女教授。1933年出生于上海的她,有着不俗的出身和特殊的成长历程。父母都是地道的台湾人,其母连夏甸是台湾通史作者连横的长女。其父出身清寒,苦学奋斗,是第一位从台湾以公费考取上海的日本同文书院高材生。特殊的“半山仔”成长历程,使她从小接受的是日本教育,回到台湾后才开始接受中文教育。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研究的是六朝文学,后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比较文学,对于日本文化的精致所在深有体悟,历时五年半精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又译《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曾获国家文艺奖翻译奖。

携带“论文、创作与翻译”三支笔生活的林文月,学术著作等身,更在论文与翻译之外,有斐然的创作成绩。这本散文选集《三月曝书》由《三月曝书》、《午后书房》、《遥远》、《翡冷翠在下雨》等32篇散文组成,包含着作者对校园时光,对往事故人的回忆,在异国之旅中的感悟,以及充满书香的生活趣事。

读着林先生的散文,首先扑面而来的是缕缕的书香,《记忆中的一爿书店》中那爿小小的书店,或许就是与书为缘的开始吧,如梦似幻的温馨感觉,在细细的叙说中勾起读者心中许多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三月曝书》、《午后书房》、《阳光下读诗》、《一本书》、《在台大的日子》、《读中文系的人》、《我的三中文笔》篇篇有如淡香扑鼻,又令人久久难忘。林先生细腻清畅的文笔,有如午后的暖阳,充满了温厚的情怀。但透过平易的背后,我们依然能窥见林先生恒毅的个性和持久认真的治学态度。在她女性细腻温柔的个性中分明有着刚性的一面,比如在《读中文系的人》中,林先生豪气干云地畅谈《诗经》《离骚》,说“我们是一群充满自信与朝气的传统文化之传递者。我们明白自己肩负着神圣而严肃的责任,我们也有弘毅的知识勇气。”这偶尔一露的峥嵘,有如炫目耀眼的阳光,让人眼前一亮。

林文月说“其实,冷笔与热笔的运用自如,也应当是写作论文的更合情合理的正途吧。”而她的更多散文,却是由人间真情的“热笔”写就。不论是写曾经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是游走在各地所见不同的民情,拟或是对各种佳肴美馔的描写,林先生总是如行云流水般温婉地记下人间真情的美好,随岁月逐增,在详尽细腻的记叙中则蕴含了愈来愈多的无限思念及“岁月悠悠,欢愁无涯涘”的感伤。

从《往事》、《江湾路忆往》、、《白发与脐带》到《从温州街到温州街》、《一位医生的死》等,她写父母、写舅舅、写台静农等台大诸先生,于生活的细微末节处缅怀伤逝,寓人世的悲悯于平淡之中。面对母亲细心收藏的五根子女的脐带和母亲生前的白发,怎不教人有“但余平生,举目情凄洏”的凄楚。那位资深的医生,发现自己是末期胃癌病人时,问出的“人,为甚么要生呢?既然终究是会死去。”又有多少无奈而深远的哲思,已有“秋阳似酒风已寒”的悲怆。同样喜欢落叶的我,在读到“秋天,叶子始落,我最爱听枯叶飘落碰触石板路的声音,十分清脆,也有一些些凄凉;虽然当时我还不真切懂得甚么叫做凄凉,可是那清脆的声音,总叫我心头突然收紧,微微疼痛。其实,是长大以后多读了一些文学的书,才逐渐明白那种心头微疼收紧的生理变化,就是所谓凄凉”时,心弦总有被轻轻弹拨的颤动。

琦君女士对林文月的散文曾有,“难得的是她的文辞于平易中见情趣,于朴实处透至情,所以能格外打动人心“的评价,当是对其颇具古典中国儒雅文风的称赏。而她“一贯的铺陈反覆、细腻翔实、严谨经营”的写作风格,也颇得日本文学的三味。在《H》中,逾万言的篇幅,林文月遥想的是与百年前的樋口一叶在咖啡馆的一番知心晤谈。而当她步过天城隧道时,脑中翻涌出现的是川端康成、松本清张笔下的人物。淡淡的笔触,细致的白描,于微微的暖意中满是感伤与悲哀的调子。是多年前被川端康成打动时的感觉。

不觉间,午后的暖阳早已越过窗台,想起林先生的话,“举首,正见白云悠悠,阳光熙和温暖。今日无风,正宜曝书。”无书可曝的我们,何不就着暖阳,品味书香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