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忠实读者,从2003年起,已经5年了。早年在上大学时知道他的名气与对于国际贸易的贡献,由此开始读他的专栏,结果发现他是个睿智、简洁、犀利的评论家,并且多年来一如既往而不遗余力的批评小布什***的政策与行为,为民主党助选,相当精彩。这样的文字,令我常常想起同样令人读来酣畅淋漓、妙趣横生的罗素。因此,强烈建议喜爱此书观点的读者常读纽约时报的克教授专栏,基本每个几天就有一篇的。
今天,读到这本书的最后,看到克教授对于自由派与进步派的谈论,我感觉他应该界定自己为进步派才是。而克教授对于右派的批评,以我多年的了解,确实不是临时拼凑的材料与观点,而是他常年观察、思考、佐证,所得出的东西,有时也许有些立场偏颇,但绝对不是一时投机之作。
关于80年代美国右转,对当前贫富分化与经济危机的责任,本人高度认同。
一方面,贫富分化,与传统行业中工会的衰落,而金融、计算机两大新行业中工会的直接缺席,都直接相关。2003年的一个晚上,碰到一个IBM同事告诉我,他的美国同事,一个普通程序员,夜里一点还在和他讨论程序的bug,这给了我强烈的不详之感,要知道这个不是IPO前夜的Google而是长期讲求work-life-balance的老企业IBM啊!联想当时关于美国生产力猛涨,而家庭收入25年不涨的讨论,面对美国同事高强度工作的现实,我不禁向同事发出哀叹,也许类似当年大萧条的局面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又会重现。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始于过度膨胀的衍生品市场崩盘,原来也是上个世界70年代开始的所谓“去监管化”潮流一路发展过来的自然结果。关于衍生品的发展,我自从上学学到货币银行学以来一直不能认同,这主要是金融业自我膨胀的体现,破坏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进行负责任的储存与期限管理的传统职责。金融是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但不应该是如此的暴利。金融暴利,只能来自对实体经济的事实掠夺,而这种掠夺,从来都很贪婪,却只有在大危机的今天,才能展示它的残酷。道理许多从业者心理明白,却都不能摆脱暴利的引诱。
书中描述的罗斯福新政之后的“大压缩”确实是我以前没有关注过的,感觉有从其他文献继续研究的必要。而这个“大压缩”的实际存在程度,历史形成路径,则是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就中国的情况,应该说我们从毛进入邓的时代就好像是从法国大革命跳到了美国的镀金时代,而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新政与“大压缩”,意义重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自由放任与民主的平等,就是一对吵吵闹闹的夫妻,真的忽略了哪个,久了,另一个都活不好。也许,今天是中国在更多民主的层面上追求平等社会的时候了,这应该是我们政治改革的近期目标。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04:4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