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鲁士蓝
幼时,做过这样一个游戏,把两只手放在离得比较近的位置,闭上眼,十几分钟后,会发现它们挨得更近了,以至于,会碰到彼此。我怀疑是意识在做怪,试了很久,始终不能拉远两手的距离,但也始终不能真正触摸。高二的时候,去郭亮写生,在清明的河流之上,我在栏杆上亲眼看见两只蜻蜓的交配,那是一个万分惊异的生命碰撞,久久不能忘怀。十四岁时,在宿舍看村上《挪威的森林》,身体涨得出了一夜虚汗,不自觉的睡梦里仿若有潮汐来过,看周嘉宁《钻石天空》时,我一下子就刹回了从前,虽然只是四年,但总感觉身体开始干涸了,但还是焦灼着,只是换了脸庞。
每一期的鲤,我都能看到自己。而这个自己在先前的先前我也是看到过的,只是它很淡漠,时时无视我的存在,尽管是我的延伸,尽管带着我的血液,但始终只在夕阳的那一头伫立,我和它彼此阻隔,被抛弃,但寻求共鸣。
《自残》里寻求的存在感,很多时候也是本真的写照,尽管我不曾激烈的绞割自己,但内心的悸动和不安,向往和罪恶,彼此纠结,像是《钻石天空》里那个夹紧双腿的女孩,沉醉而羞赧。
但一期的书评始终让我觉得很难写,因为命题不是统一的,但这种不是又貌似统一的结盟,从文化的含混碎裂随性到自我的诉求,以至于最平常的饮食男女。暧昧,在这一本书的诠释中变得断裂,但即使如此,仍孜孜不倦的寻求彼此的共同,像是悦然小说里时时出现的迷路的孩子,被丢弃在世界的罅隙里,无能为力,只能相爱。
并不是日本文学的爱好者,但沙龙里关于细雪的文字还是静静的走过心绪的痕迹,不禁想起《雪国》里的女孩子,想起那种恬淡的忧伤,最终在纷飞的大雪中,凝成一抹挥之不去的忧郁。
葛亮的张爱玲,对于香港,不愿真正承认更不愿去隐瞒,更像是她的人生,似乎人人都知晓的传奇,真正明晰者,不过尔尔。所以,我从不认为一个作品畅销的作家就一定拥有多的知己者,他们的作品被膜拜的同时,其实带来的是最大的误读,而这种误读在当今,更成为媒体聒噪的噱头,纯净的阅读被虚假的指引,成为一个许多人都不能阻挡的墓穴,只是,埋葬的又是谁呢?正如张爱玲的香港,混沌的,深不可测,但又似乎是一看到底的,只是,底在哪里,谁知道呢?张爱玲和香港的暧昧,是和一座城,一种文化的诉求,一种理解或是误读,其间真真假假,难辨是非,张爱玲始终是个希望获得最大承认的作家,别人对她的看法,她并不是潇洒的离去的,所以才会对《天才梦》的十三名一直耿耿于怀,她尝试英文写作,但没能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终老异乡,常年和故土隔离,身后议论纷纷,也不是不曾预料,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阿城对于《倾城之恋》的惊异,想到大陆因为政治原因而长期与无数个文化气场失去碰撞的机会,我会很羡慕港台,但后来觉得,它们碰撞的多了,其实,也真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最终不去走,或者一开始就不去想。
所以,我是希望大陆多一些暧昧,少一些教条的,文化的繁盛并不是宏大才能诠释的,宏大的东西气焰高涨,很多时候,外强中干,因为你不知道它的内里多么的空乏。
于是写朱天文,是讨巧的,没了气焰,是一种上海式的书写,但有些许的凌厉,带着弄堂里的隆隆回响,徜徉在青石巷子里,是阿妈的一声吆喝,我对朱天文的小说知之甚少,仅有的了解也是通过《最好的时光》,听她絮絮叨叨,最初是讨厌的,后来才发觉她的好,她的文字,是一种沉淀下来的跳跃,那种精气神儿是闪烁的顽石,但它永远也不希望你知晓它在哪里顽劣,又在哪里忽闪。而人们往往也很少去关注方位的问题,普通读者的阅读,更多的时候,是感觉到那种气韵,而这对于朱天文小说的阅读,有时候也够了。
读初二时,喜欢上一个大两岁的同学,生平第一张贺卡送给了这个异性,但始终不告诉他喜欢的事实,总是远远的观望,甚至近乎粗暴的否认同学的臆想,然而他似乎什么都明白,近乎冷血的不去理睬我,而我仍旧是悄悄偷窥他的行为,带着一种近乎神经质的自尊,态度里的文字,仍旧是一副平易家常的模样,只是,那些往事来过的痕迹,我永远也不会再去追究。后来,我去外地求学,接着,在故乡斑驳的小路上看到他,他应该是看到我了的,但垂下眼,用家乡话和旁人叙叙说着,我也貌似轻易的走过去,与他擦肩而过,但我还是后望了一眼,后望了一眼他的背影,他远远消失在那条石板路上,没有回头。
那一刻,我知道,那段记忆,已经被我扔在了去往别处的交叉口。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五年前的行为究竟对不对,是否我应该走上前对他说,嗨,我喜欢你的。
但到最后,我深刻记得的,只剩下他的姓名,而这个关乎记忆的姓名,这个代表着十三岁的姓名,最终也被他替换成另一个更简洁,更凌厉的命名。
他远在人群,我茕茕前行。
态度里的文字,让我再次想起他,想起我经过的一些人,想起自己曾经的一厢情愿,想起一度鄙薄自己的时刻。
我们往往在已经走过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好像是偏差了那么一点,但如果没有偏差,我们断然不会悔恨,但更不会快乐。
这一期的小说,总感觉不如之前的【实际上,《孤独》之后,除了推荐的外国作家作品,这些女孩子的小说总觉得有些单薄,缺乏分量】,最喜欢的是周嘉宁《钻石天空》,只是,这是一篇凛然许多的小说,不再那样的暖洋洋,但更不是残忍,它有些粗粝,是被潮汐卷上岸来的贝壳,埋葬着记忆,但必须要你祛除指甲,才能圆润的感知。
路内的小说有些让我失望,也许是缺少了一点冷冽,让人一看见底,所以缺少了短篇小说应该存在的那点空隙,华尔兹的舞曲很多时候让人感兴趣的,不是男女主人公怎样迈开那个步子,而是他们舞步之间的那点气韵,这一点,小说里有所展现,但总觉得干燥,缺了点润滑,但叙述依旧是气定神闲的。
《关上最后一扇门》是两个灵魂的闲聊,你可以认为是两个人的彼此叙说,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人,但也许就是一个人,而门,永远不会关上,因为关上,就不是闲聊,而是无聊了。
苏德的小说一如既往,眼神始终如一,但脸庞各有不同。
我很喜欢沙龙部分,但总觉得它应该更绵延一些,看到中途,我就觉得开始断裂了,而这种断裂是那么的像是抛弃。这种不结盟是一种孩子气。但最有趣的战争不是彼此对峙,而是我们在一起,但始终没有谈论最本质的问题。
正如我看得见你,你也看得见我,但我们从不愿意去寻找那个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鹊桥。
这就又是暧昧了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03: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