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导论中提出,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已经融合。严肃小说作家开始以通俗小说的形式来创作严肃小说,而通俗小说家运用多重视角、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手法。
这一趋势始自于二战后。典型的例子是,不管是从主题还是从技术来讲,美国的通俗小说都越来越接近严肃小说。而美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保罗.奥斯特就对侦探小说形式青睐有加。
但这并不能说明二者的界限已经消失。严肃作家采用通俗小说形式,只为标新立异而已,换汤不换药。形式的意义终究是有限的。而通俗作家往严肃文学上靠,可能是残存的一点文学梦想使然。作家及其出版人终究还要靠通俗小说的元素来赚银子,这和中国的曹雪芹们总是技痒,忍不住要在小说里写律诗是一样的。
中国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的融合大概发端于2004年——并非网络诞生之时。2004年后,网络长篇小说的洪水突然暴涨,几乎淹没了整个网络文坛。纯文学集散地“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黑蓝文学网渐而萧瑟荒芜至今。在线连载——出版实体书这一程序成为写手实现铅字梦想的主要途径。许多眼红的传统作家放弃一部分开会、钻营和教导文学女青年的时间,苦练打字,上网连载,与年轻写手争夺出版机会。但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者说比较简单),阅读氛围和文学教育的一贯缺乏,阅读材料(报刊、书籍)的质量始终不高,导致写手、传统作家的文学素养普遍不高,他们的作品可统统归为通俗小说。通俗和严肃,只是人们因不同需要对同一内容的采取的不同称呼而已。举例来说,如果以《教父》的文笔和技术为标杆,《暗算》连通俗小说的标准都达不到,但却获得了矛盾文学奖。
作者在导论中还引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话:“包括廉价的文艺作品、电视系列剧和《读者文摘》文化、广告宣传和汽车旅馆,深夜节目和B级好莱坞电影,以及所谓的亚文学,如机场销售的纸皮哥特式小说和传奇故事、流行传奇、凶杀侦探小说和科学小说或幻想小说:这些材料他们不再是‘引用’,像乔伊斯和梅勒之类的作家所做的那样,而是把他们结合进真正的本体。”
这一现象在中国刚刚兴盛起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故事会》销量惊人,中国版《读者文摘》出了无数个版本,本本畅销。
机场和火车站纸张低劣、装帧粗糙但确实正版居多的快餐小说是商务人士和农民工的精神消遣品。中国有钱人和穷人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没什么文化。不同之处在于,有钱人是主动选择做没文化的人,而农民工合文化之间有一条认为制造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世袭的贫困使得中国一代代农民在一生中只能做三件事——出生、受苦、死掉——而没有时间学习文化。
但中外娱乐至死氛围还是有区别的。罗琳能卖几亿本,但严肃作家也能卖个几万册,过个像样的生活。索尔.贝娄还上过畅销榜呢,他的书在中国几乎没人看。移民作家丹尼尔.阿拉尔孔(Daniel Alarcon)在29岁时就出了短篇小说集,还办签售。在中国要想出短篇集,要么靠官费,要么先砸十几二十部长篇制造影响力。年青作家要想以写作短篇故事为生,只能“等着吃屎”(曹寇语)。黄孝阳的一个中篇才卖了七百块钱。
中国通俗小说的市场也日渐成熟,各种类型小说都卖得动。消遣读物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居民,而中国蓬勃的城市化只是假象。有高楼而没有市民,有市民但没有有闲且有钱的市民。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不属于城市,而城市也不属于他们。小资和中产阶层非常渺小,所以在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畅销书的标准是三万册。
就我的阅读体验而言,罗列名牌产品、情节太过戏剧化、人物性格模式化是美国通俗小说的主要特征,但美国通俗作家描写功力一流,不比中国顶尖作家差,写起对话来更是各有绝活儿。
中国通俗小说,除了继承了美国通俗小说的特色或曰诟病之外,普遍的毛病是文笔差。有些作者甚至还没分清描写和叙述,就提笔上阵了。对话更是假大空,人云亦云(可能是受仍然占据新闻网页顶端和报纸头条的政治新闻影响)。
原因之一就是写手文学素养不高。有些写手,昨天还是网络文学的读者,今天已经开贴连载,发布读者QQ群了。
郭敬明模仿安妮宝贝,安妮宝贝模仿苏童。同代***、近亲***之下能有优良产品吗?
而即便是通俗小说作者,除非是顶级畅销作家(市场有限,故而名额有限,想挤进去非常困难),其他人依然无法以一年一本或几年一本的写作速度维持生活。写作是补贴家用的兼职,或日敲夜敲的体力活。
最好是能卖掉影视版权,所以有些写手直接抄影视作品。影视公司最喜欢的就是抄自影视,看起来根本不需要作太大改动的小说。老子和儿子互操,屎和饭搅合在一起。重要的是场景和故事要能打动影视公司,语言只是载体或工具,语言艺术这个词汇更是从来没在脑子里出现过。
在这片土地上,原本就是畸形怪物的严肃小说如今穿上各种光鲜服装从各处跳出来并仍自称文学。其真正面目越来越模糊,并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许多年后,当谈及文学,所有人想到都是故事和影视脚本。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02:0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