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在质疑我是喜欢张爱玲的吗?很久之前就买了张爱玲的全集但却很少翻动本来喜欢的作家就不多所以我给自己的理由是: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即便如此才女张爱玲却一直以她神秘且高傲的形象在我心中占据着位置.有关她的一切我都想去追寻,犹如踏着她的足迹,静看她的一生:少年的敏感、青年的辉煌、中年的奔波、老年的孤独。
近几日读了夏世清著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对于张爱玲的一生,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叙述比较详细,但亦有不足之处,之后提及
张爱玲并不美艳,但她的才情堪称传奇,从小就可见一斑。除其经典作品外,她的贵族血统也为我们所津津乐道,她的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都可谓是才气十足,她的父亲张廷重虽在***中过着糜烂的生活,但依然以其文化底蕴给了张爱玲不小的影响.她的母亲黄逸梵却是与张廷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个新潮朝气,一个老气横秋,结局注定是家庭的解体.家庭的影响导致了张爱玲性格敏感、冷漠、孤傲,就如同她的文字一般透着苍凉.母亲对于她的影响即是教育以及帮助她脱离了那个早已经毫无情感可言的腐朽家庭,她从此独立,因为她无所依靠,也更加明确了她的写作之旅.
23岁的张爱玲,几乎是一夜成名,从最初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到之后的《倾城之恋》、《金锁记》都是在1943到1944年相继出版,之后有人说1944年是上海的“张爱玲年”。有人说张爱玲的成名,除却本身才气之外,环境也是她成名的一大诱因。在当时的时代,上海文坛处于一种真空状态,政权之争下,政论紧张,她的文学艺术,情爱之作用于粉饰太平,无人有异议。正如她散文集《流言》的一句题词:“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而说到胡兰成,对于他的了解自我感觉是少之又少,一提起胡兰成,首先即想到张爱玲,他的名气甚至可以说是张爱玲给的,那一段惊世之恋,多少人替张爱玲鸣不平啊!其次就是汉奸二字,一个让很多人不屑的人物,却让一代才女又爱又恨。当然,胡兰成也同为文人,并非泛泛,才华横溢,只是不如张爱玲爱得那样纯粹也因其当时的角色,让人对于他并无好感。胡兰成从浙江胡村出来,没有任何背景,辗转多个城市,为谋一职多处奔波,性格使然也让他多处碰壁,在失意时,他受到了汪精卫赏识,之后又得到了日本人的器重,他抛却国仇家恨,似乎只为报以知遇之恩。
在苏青的帮助下,胡兰成结识了张爱玲,也从此开始了张爱玲苦痛的爱情旅程。不谙世事的张爱玲带着些许的嘲讽和冷峭,不青春艳丽,也不妩媚动人,静静地坐着,贵族的矜持深深地吸引了胡兰成。我一直很想明白,不容易被人闯入心扉的张爱玲为什么独独爱上了胡兰成呢?才情?甜言?大胆追求?笔耕不辍的她我想并非有太多机会结识如此主动的男人。
两人闪电般的相爱,1944年8月,24岁的张爱玲与38岁的胡兰成结婚了,让我感动于婚书中一句美好愿望:“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好一个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胡兰成的承诺,以张爱玲之前的生活环境,她有多么多么期待这所谓的安稳啊!她以为胡兰成会给她,她等待着,平静冷傲的面容下是她执著、热烈的情感但最终却也是付之东流。
胡兰成除了张爱玲以外,他一生中还有七个女人,张爱玲之前的玉凤、全慧文、应英娣等三任妻子;张爱玲之后又有护士周训德,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人一枝,以及上海黑帮头目吴四宝的寡妻佘爱珍。这样的男人注定不会从一而终,敏感男人的感情注定丰富,不同的女人,不同的环境,都能撩拨到他的情愫之弦,虽说他对于每个女人都用情之切,但有负于张爱玲,并带给她悲凉一生,依然不可原谅。当胡兰成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张爱玲也从幸福的憧憬到深切的绝望,“我将只是萎谢了”,倔强的面孔在这句话中体现了真正一个女人在爱情创伤中的无奈与伤痛,伤之切,一生也未可恢复。萎谢的除了感情之外,最令人惋惜即是张爱玲的才华,她失去了创作的灵感,亦失去了对于生活更多的敏锐,可以说是胡兰成扼杀了她
之后的张爱玲离开了上海,去往香港,之后前往美国,陌生的创作环境,第二次婚姻中与丈夫赖雅的短暂且拮据奔波的生活,都让张爱玲更加萎谢了。胡兰成当然是爱张爱玲的,而且非常爱,之后的半生他都在魂牵梦萦。只是有些爱就如同让人置身云中,飘浮着,如同仙境,红颜如张爱玲,的确此生无憾。你被她的气质所迷倒,你甚至崇拜欣赏她,她有的时候让你感觉遥不可及,似乎只能远眺,“我只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这样的爱是爱,只是太高,太幻,书中这样比喻,张爱玲如酒,使他迷离冲动、***,但却不可多饮。而周训德(离开张爱玲后的第一个女人)却如一杯茶,甘之如饴而又绵远悠长。
是否爱,对于张爱玲已不重要,绝望之后的重生,她选择了离群索居,1995年的9月9日,她病逝于公寓,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女子,离世时的二十多年是如此的孤寂,实在令人叹息。
书中个人认为夏世清教授对于胡兰成的描述带有非常主观的个人色彩,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对于胡兰成极度的不屑与斥责,毫无疑问是对于张爱玲的惋惜与同情.但书中主旨是介绍胡、张二人生活历程,似乎就不适合带有个人太多的感***彩客观的事实面前自有评说。我们虽不平,但张爱玲却也可以豁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2:00: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