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青灯集《“青灯有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53:42
  • 92

钟叔河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化老人,先生不仅是有名的出版家,经手编辑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知堂书话》等爱书人心心系念的好书,也是出色的文章家,写得一手好文章。先生的文章虽多为短文,却是才识兼备,读来醇厚绵远,意味悠长,“不仅好读,而且耐读”。

 年初先生新著《青灯集》结集出版,网上有书友提供毛边本飨以同好。我于毛边本虽非忠实党徒,却也有一番私爱,着意搜罗购置过一些。说心里话对于现在的毛边本,绝大多数,我并未发现出其“美”来,虽然也是一番“蓬头的艺术家”景象。我的爱好毛边本实在是道地的附庸风雅,可是每每碰到却总难释怀,依然不能免俗地追捧。看到《青灯集》的毛边本,连忙预订一册。过半月余,收到包裹,急急打开,瓦青色的封面显得古朴厚重,上毛下齐的毛边做得标准漂亮,参差错综的书页,大气的开本愈加衬出书的厚实。打开封面,扉页左下角竟有钟老的签名,并铃一“青灯有味”阴文朱印,颇有开卷获喜之意外。

 一连几个春夜,独坐书房,手持一柄裁书专用楠木刀,就着昏黄灯光边裁边读,拾获了一段欣悦的读思。尤为可喜的,有夜风雨,坐在窗前,猛不丁忆起放翁“夜窗风雨一灯青”诗句,平增一缕书外逸趣。

 《青灯集》书分三辑。第一辑四十一篇文章,或忆旧,或答问,或怀人,或谈书,一路淡淡的笔致,不温不火,犹如清茶,淡适中深埋一股幽远,愈是回味,愈生清香。首篇《依然有味是青灯》可看作书名释意。“我喜欢青灯,也就是喜欢它映照出来的一点寂寞”,“青灯给我的感觉,虽然有一些寒意,大半时候还是温郁的,它使我开始领略到读书的‘佳趣’,开始接受了人生的光和热。时间虽然过去了六十多年,青灯下的生活依然有味,在我心中,这盏灯永远不会熄灭”。青灯的古意惹人心怀驰系,青灯的佳趣识者“无由持献”,不足为外人道,但是品读先生写青灯下的读书生活何尝不是“依然有味”,何尝不是领略一番佳趣呢? “最喜欢的作者,古人中是张岱,近人中则是周作人”(《自己写的东西》),“但我一定要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思,才会写。写不出时,绝不硬写”(《答〈文艺界〉》),“十年之中,自己主要编了三部书,即《走向世界丛书》、曾 国 藩的书和周 作 人的书” (《自己写的东西》),两篇访谈录中的这几句不正是钟老读、写、编的自呈自供么。而《跟书一辈子》更是读书、编书、评书、写书,“跟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钟老以书为纬的一篇别致简传。另一篇访谈录《讲讲我做总编辑的事》,既是钟老编辑生涯的全面回顾,也是钟老编辑理念的集中反映。“好的出版人首先要爱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赚钱,或者为了做官”,“我以为编辑和出版人的眼睛,应该望着渴望文明进步的读者,望着历史前进的方面”,与《泡沫出版谈》一文对读,这些话不啻一剂醒药,结结实实点在当前编辑出版的病脉上。第二辑收文三十九篇,多是先生由读笔记而触发的“所感”、“所思”。似是闲闲而谈,笔底却总隐隐有所影指,大略用周实的话评说最为相宜:“钟叔河的笔真的就像剑,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时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烈士暮年》)。第三辑原刊《新京报•念楼小抄》,为先生《念楼学短》和《学其短》两书的续作。选摘短章,古文今读,却总有新意。“念楼读”和“念楼曰”,一译一释,是对选读古文的“释读”和“发挥”,割裂开来,各篇本身都是一篇篇绝妙的小品文。

 《青灯集》“书页全用线穿,封面也不粘连书本,书脊上能看出麻线绞结”, 其版式设计也是疏朗大气,翻读起来颇得“展卷之乐”。奈何几条失校漏网的“鲁鱼”颇为扎眼,第50页《“盛世修史”》第三行引文“马迁至欧阳修”漏一“司”字;第140页《题匾》一文第一段末行《冷楼杂识》当为《冷庐杂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