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印象盛唐《李太白:名高千古 诗镇八方》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53:11
  • 55

(斗胆贴一段)

说起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恐怕首推李白。李白的生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过多的赘述。李白出生在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现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如果按现在的说法,按出生地入国籍,那么说李白还应该算是外籍华人呢。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在当时,那里也是大唐的疆域。李白幼年时就回到了四川,在四川读书并和四川的道士们学道(呵呵,不会是青城派的吧)。杜甫说过:“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里的匡山就应该指的是四川江油的匡山,也正是李白幼年读书的地方。

说来李白和一般迂腐文弱如病夫,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很大的不同。李白嘲笑过这种人:“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头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李白绝不是这类人,李白自已说过:“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看来专门练过武功,印象中李白的形象也是仙风道骨,背后常背一宝剑的那种形象。说不定李白还真是一位武功精深的侠客呢。据说他真的曾“手刃数人”。看李白《侠客行》中对侠客的赞美:“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这句到了张大导演的《英雄》里变成”十步一杀“这手绝技),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不正是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侠情形吗?

这种诗杜甫写不出来,白居易什么的也写不出来,因为只有了解侠客行径的李白才能活灵活现的写出侠客的风采。说起来,李白常大把大把的花钱,常常“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又说什么“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后面这句虽然也有酒钱不够的情况,但用“五花马,千金裘”换就是了,这“五花马,千金裘”哪来的?李白还是很有钱嘛。不像杜甫到处孔已已一样的赊帐:“酒债寻常行处有”。曹雪芹混得就更差劲儿了:“举家食粥酒常赊”。李白好像一生都不缺钱花,大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嫌疑。有人考证说李白是个富商家庭,家里比较有钱,但当时李白随身能带的金银也很有限,但李白游历四方,丝毫未见有困顿缺钱的情形。倒像是到处都有自动取款机似的。我倒是怀疑,是不是李白真是位侠客,你看哪些武侠小说上的侠客们几时因钱发愁过?看金庸小说中黄蓉什么的什么时候为钱发过愁,像乔峰没钱了就到县衙里盗点公款,令狐冲就找“白剥皮”这样的地主老财抢点银两,李白的钱恐怕也是这样得来的也未可知,要不怎么那么有自信地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呢。说不定李白也是一代侠客,只是诗名太过响亮,掩盖了侠名而已。

李白还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好酒。说起来诗人好酒的不少,但像李白这样嗜酒并诗酒溶为一体,几乎无酒不成诗的地步的,恐怕也不多见,“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已成了妇孺皆知的俗语了。说起来,李白同学这酒喝的还真叫一个猛:

春天喝:“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春夜宴桃李园序 )。”

夏天喝:“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 吴盐如花皎白雪……”

秋天喝:“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冬天喝:“孤月沧浪河汉清, 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

朋友欢聚时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一人独处时也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高兴时喝:“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愁闷时更喝:“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李白的酒量想必是很大的,放现在喝啤酒恐怕要喝整箱的。杜甫等诗人也喝酒,但看老杜喝酒时喝起来常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呵呵,一杯酒一下子还干不了哪,还要尽“余杯”,难为他和李白怎么喝酒来着。老杜好容易在卫八处士哪儿大了点胆子,也只是说“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看李白可大不一样,什么十觞八觞的,还不够太白漱漱口的哪。看人家李白一说就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或者更夸张一点地说“愁来饮酒三千石”。这当然是夸张了,但可以想像如果李白来到今天和我们喝酒时,冰镇啤酒嘴对嘴立马“吹”上几瓶肯定不在话下。

更有意思的是,醉眼朦胧的李白居然把整个汉江都想像成了酒浆,李白《襄阳歌》中写:“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呵呵,李白把碧绿的江水想像成是葡萄酒,还想如果酿出汉江这么多的酒,那酒糟也能垒个高台了。这种新奇至极的想像,除了李白这样的好酒之人,才能道得出来吧。 在李白的朦胧醉眼中,那些位极人臣的权贵敝如粪土,正所谓“咸阳市中叹黄犬(秦李斯临刑前和他儿子说,现在就是想不作官,在原野上牵狗追逐兔子为乐,也不可能啦),何如月下倾金罍。”就算是帝王又怎么样,在李白笔下照样是“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正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最推崇的就是喝酒的人啦。李白写过这样的诗: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呵,看李白爱喝酒的这个程度,好像说“人不喝酒,天诛地灭”似的。江湖夜雨有时想,如果李白在松鹤楼遇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两人对干几大碗酒后,一定也会结为平生知己的。太白于酒,现今已不可分,不见旧时酒楼上常写“太白遗风”四字当广告嘛,但后世多数俗人酒可能比李白喝的还猛,诗才却连边也凑不上,喝醉了不说疯话骂人就算有修养的啦,表现最好的也就是吼吼卡拉OK而已。

李白另一特色就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仙气”,李白外号“谪仙人”,这外号也不是白叫的,大气的李白一出手就是撼天动地的大手笔:什么“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什么“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什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非仙人岂能道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岂非“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仙人所不能感悟?“白发三千丈”、“黄河捧土尚可塞”(李白当年的黄河可不像现在这样时常断流,现在确实捧土就可塞,其实不捧土有时候就干了,但李白当时就一般人不敢想像的)这些话凡夫俗子哪里敢想。

如果只是夸张的手法倒也罢了,李白的诗句是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高华不俗的仙人气质。一般人常是跪着看世界,看达官贵人,而李白却经常在云端中居高临下,就算是神仙,也仿佛是和他平起平坐。看李白的妙语:“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这诗多有气势,太白金星都和我聊聊天儿,给我打开天关请我进去。这要是一般人写肯定要诚惶诚恐地说:“太白宣仙旨,赐我入天关”。而李白仿佛和神仙们老朋友似的,什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字字句句间无不透着仙风仙韵。

李白的狂傲中也是带着仙气的,后世文人虽然也说“笑傲王侯”之类的句子,但从内心里还是跪着看王侯们,还是觉得王侯们是尊贵的。像柳永说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心中还是以“卿相”为尊。看李白怎么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伟大如日月长存,那个什么楚王,一边凉快去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达官贵人算什么玩意,太白老爷我不高兴,我就不侍侯你们。看太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诗太有气势了,孔老二是什么人物?要知道,虽然当年孔子生前的时候常像饿极了的野狗一样没投没奔,而且文革中又被从神坛上拉下来,打倒在地,踏上了好多只脚。就算是现在,又被扶了起来,归还了原位,但毕竟鼻青脸肿地恢复不了以前的威严的面孔。不过在李白那个年代,孔老二的地位可是“万世师表”,比“三个代表”的表多多了,那地位远高于他的N代孙孔繁森,恐怕和改革开放前的马克思、列宁相似。人们不是称乎“孔圣人”,也得称“孔夫子”,最差也要喊句“孔子”,李白居然毫无顾忌,直呼其名“孔丘”,倒好像孔老二是他的一个小徒弟一样。

太白就是太白,看那气势:“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呵呵,李白不会拿的是丐帮的打狗棒吧(记得丐帮帮主打狗棒就是绿玉杖来着),“朝别黄鹤楼”,好嘛,早上从武汉黄鹤楼来庐山,这句读来觉得李白好像从黄鹤楼飞过来似的,这气势简直就是陆地神仙嘛。李白对天子都狂傲,一般庸俗官吏更看不上眼。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才子传》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酒醉骑驴路过华阴县衙不下驴,华阴县令大怒,把李白抓起来要问罪。李白道:“曾令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令大惊,连忙告罪说不知翰林到此请求恕罪。这种小人,正是李白所鄙视的。但李白有“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的品格,在五松山下荀媪家留宿时,李白有过这样一首诗:“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这里,李白全无平时的狂傲之态,却对一个平凡当时甚至一般人视为“低贱”的山村老妇人,发出由衷的感谢,将之喻为曾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贤哉,太白!

李白虽然仙风道骨,常说什么“早服还丹无世情”之类的话,但李白毕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之士。唐朝那样的人不是没有,像什么太上隐者所说的:“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没事就睡,什么事不管,差不多是个半植物人状态。李白不是那样的人,李白是希望在社会中有所成就的,李白始终关心着人世间的疾苦。像李白的一首古风中所写:“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在李白“高揖卫叔卿,驾鸿凌紫冥。”

这样的登仙之境时,却突然镜头转到了血流遍野,茫茫胡兵的人间惨景。在此情形下,李白是不忍心独自寻得桃源的。李白很推崇张良,他很羡慕张良那种功成身退的结局中。李白常渴望像谢玄一样能建奇功,谢玄是李白别一个非常推崇的人物。所以李白不安份于做一个翰林学士,更不愿只做个宫庭中的***诗人。李白的渴望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安史之乱后,李白以为有了他展示才能的机会,所以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也就相当于军事参谋吧),但没有想到永王军队先被唐肃宗消灭了,李白因此获罪,流放夜郎。

后人有时觉得李白只是会吹牛,说大话,如果真让李白指挥军队,说不定又是一个赵括。他们觉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李白谈起军事来还是浪漫主义风格,谈起打仗来也跟玩儿似的,肯定要误国,这些人说还幸亏没有让李白带兵打仗。持此观点的人可能也不少,最近少儿频道播放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上面借狄青之口,也说了以上的观点,认为李白只是是空想军事爱好者而已。但江湖夜雨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李白也未必就带兵打仗不行,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李白在太原时曾救过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只是很普通的士卒,当然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后被封为汾阳王,而位极人臣。当时郭子仪在军中犯了事,要以军法处置,多亏李白的说合斡旋,才予以免罪释放。

若干年后李白因参与永王“平叛”事而身陷囹圄,多亏已经功勋卓著的郭子仪出面解救,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才得以使肃宗皇帝免其死罪而流放夜郎。据说李白当时就断定郭子仪不是寻常人物:“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看来李白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李白真是这样的眼光,那李白的才华就不单单是在诗歌创作上了,如果让李白将兵,说不定用兵如神呢。这里江湖夜雨常觉得,我们伟大领袖毛太祖倒和李白非常相似,也是浪漫主义,一说就是什么“横扫千军如卷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之类的大话说的也不含糊,但毛老人家用兵如神,军事上的出色才华是连老蒋也不敢否认的。

有时江湖夜雨有个奇特的想法,莫非毛老人家竟是李白再次生于人间?呵呵,就算是无稽之谈,不过毛老人家倒是做了好多李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比如拥兵百万,摧枯拉朽般地干掉强大的对手,还有李白诗中七律很少,词当然也没有多少(《忆秦娥》、《菩萨蛮》二首基本上认定是后人伪作),而毛老人家诗中七律特多,而且词的比重也很大。诗词风格和李白也很相似。可以说倒是了却了太白生前的遗憾。所以仅从李白爱夸张,喜欢浪漫的风格上就断定他带兵不行,是没有道理的。

李白没有机会打仗,有没有军事才华现在已无法确定了,但诗歌方面的成就足以让李白名昭青史了。所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的诗歌,千余年来夸的人太多了,江湖夜雨就不再凑热闹了,这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李白的诗好。但江湖夜雨觉得李白的诗最独特的地方除了以上的“侠酒仙”溶为一体外,再就是自然流畅,大家看李白的诗,古风多,而且发起狂来字数也是有长有短,随意为之,律诗比较少,七律更少,就算有往往也不是对仗工整的诗句,比如像: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诗颌颈联根本不对仗,李白这样诗不少。这和李白的性情有关,可能是他不喜欢被格律束缚的原故,但李白的诗可以称的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像宋诗中那种纤巧扭捏像裹了脚一样的常见病从来没有。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当然学的极像,颇有几分神韵的也就李贺、苏轼、毛主席而已。其中李贺得其奇伟、瑰丽的想像,苏轼得其豪放之情,毛老人家得其狂放无忌。

江湖夜雨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是说不尽的,也是怎么说也觉得没有说尽的,最后,江湖夜雨想借用同为唐代诗人的皮日休的一段话来赞美一下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李白之名高千古。

PS.

文章语言幽默,观点新奇有趣。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一段赞不绝口,贴在此处,以飨同好之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