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用小说形式撰写的社会学研究专著。它是小说,所以它读起来不显得枯燥:但它更是一部社会学研究专著,所以在读完后,更能引人深思。作者在英文版的序言里头就提出了他的疑问:一度不相上下的两个家族为什么能仅在20年的余年间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所左右?家族在个人浮沉中有什么作用?我想,这不光是作者,尤其是我们看过人事兴衰浮沉都会产生的疑问。作者在其作品里用社会学理论给了我们这样的解释(第二十一章):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为均衡。但是体系会破坏,并伴随着新的体系的建立形成新的均衡。人类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人际关系体系处于一种均衡持续之中,这种均衡不时被外部力量所打乱直至建立新的均衡。
作者用他所处时代学人特有的简洁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二十世纪前四十年闽南地区一个小乡村的及它周围地区的生活全貌,他如数家珍,向我们娓娓道来,真的很惊讶于这薄薄的两百来页的作品,它很细致地描述了这个地区所有的社会制度。并且作者将这种描述与主人公的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并不是生硬地介绍,而是伴随着主人公遭遇的一切,然后贯穿起来,而不会显得突兀。主人公,黄东林,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有着中国农民的勤劳俭朴,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在他的一生里头,伴随着他的活动,作者很好的阐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几次均衡的建立和均衡的破坏。首先便是他的祖父的逝世,使得这个大家庭经历了第一次震荡,祖父这个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必然带来的死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难题,家里的责难迫使东林离开家里,到店里卖花生,这不能不说是个人的眼光和魄力的问题。随着姐夫提出的生意上的合作,东林把他的关系网扩大到湖口镇,甚至省城福州,期间虽然遭遇哥哥的病逝,打官司,但是这个家族在东林生意的蒸蒸日上的带动下,迎来了它的有一个均衡期: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可谓“发财发丁”。但是侄子大哥个人创业野心的膨胀促使这个家庭分家了,这又是新的摇摆期了。伴随着大哥创业的破产,这个家庭又重新合并,并又在抗战的烽火中走向心的摇摆。
又回到我们的问题,芬洲与东林的家族差别问题。芬洲可以说在早年的生意生涯中可谓精明,但是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茂德的辍学,使得茂德沉溺于家庭生活的美满,而没有继续升学,扩大交际圈,狭小的交际圈使得他在陷入困难时无能为力。当然茂魁的早死也是这个家庭衰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后来,茂衡在完全可以重振家族的机会中,盲目地信任,轻信他人,致使自己的家族陷入到了不可逆转的险境中,自己又开始颓废堕落,这个家族就这样衰落了。而东林在教育孩子上,很值得称道,首先是对现代教育的重视,儿子三哥和六哥得以有更大的发展,完全靠得是这个。而且他主张让三哥入教,赢得与基督圈子的联系。在后来。随着交往圈子的扩大,即使其中一组关系陷入僵境,也有另外一组关系来维持它的均衡。
如果作为一部小说来看,该作也不是为一部极好地描述了村镇生活的小说。里面穿插的家庭生活的描述,以及孩童偷水果等细节,让人看罢,总会有会心地一笑。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51:4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