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上学记读过《上学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51:36
  • 331

在月黑风高的夜里能够躺在床上看书也是一种别样的舒适吧.读一本好书是幸福的比如说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听他在书里将民国时期的往事娓娓讲述

关于西南联大或者说民国时期的那些往事在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不时津津乐道的故事.如果再假以时日我想大概也会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东汉末年的三国一样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吧.至于为何那一段在山河破碎时期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美好许多人都有会自己的观点但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那时的人们拥有一些我们现在所无从拥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如何从我们的身上离开我想恐怕也是值研究的一个问题

其实关于过去的那些往事早已有所耳闻或者从书里面寻觅到一些消弭的踪迹或者从影像中发掘出片刻的印象.这都是一些美好的值得向往的故事而当何兆武先生慢慢述说这些过去的故事时彷佛让我再次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令人向往的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我们似乎还存在着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的年代.毕竟当下是如此的令人伤心似乎觉得希望是有的却却又是找不到的人们始终在一个迷惘中寻求未来

往事如风

章诒和女士曾经写下《往事并不如烟》用以追忆那些被人们的记忆所忽视的人们比如观察的主编储安平比如明国四大才子比如康有为的二女儿康同璧比如嬉笑怒骂的聂绀弩…然而依旧有许多的东西已经随着往事逐渐的消散就像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除了一个"丰碑"外无它(章诒和女士写下的《伶人往事》则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早已远离人们视线的艺人们的生死情缘)

虽然钱钟书在《围城》中对民国的教授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依旧还有着众多的优秀大师比如辜鸿铭先生比如陈寅恪先生胡适蔡元培比如…那些都是无从胜数的.我无法得知那批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得了瞩目的成就或者是否是当时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辉煌还是他们独特的个人理想

在上学的时候有位先生说在80年代读大学的那批人是幸福的.大量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不是自杀就是被折磨致死剩下来的都耳鬓斑白饱经蹂躏让我想起了沈从文.80年代是令人激动的那时的人们刚从空白中走出来到处都充满希望.而在学术上只要抓住一个东西都能够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来.我不知道先生是否嫉妒他们然而事实却摆在那儿令人无法不高山仰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圣约翰或者是中央大学还有被现在北大占据着的地盘上的燕京大学在法学上久负盛名的北朝阳南东吴…然而那些时代有些东西总是不变的比如说文化比如说艺术再或者有些不朽的东西代表着人们的存在状态时代的精神.我想那一批民国时期的人总是有些一种特别的精神令我们不得不倾羡正如何兆武所说的"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

毕竟时代不同了看着时间转眼百年过去联大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只是记忆是死的而我们是否能够让它再次复活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一切呢?

物是人非

也许还可以在云南找到联大的当年的痕迹或者是长沙临时大学的遗址也许还可以在清华校园想起蒋梦麟或者梅贻琦.或者南开的校园记得张伯苓先生的努力.谁会想起复旦的人们是不满圣约翰大学而脱离出来的呢.现在的人们还继承了多少前人的意念与理想?那些可以为这一生值得去努力的东西呢?经历了太久的崇高教育我们才发现原来低俗是我们最缺乏的

今天站在北大土地上的人们未必会记得在100多年前这儿曾经是著名的燕京大学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而在1928年以前燕大在纽约州注册的英文名还是peking university.哦又扯开了只是我无法忘记民国的一些旧物与人非

如果说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只是在***那篇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中留下的印象的话我想没有人会记得他曾是燕京大学的校长.前阵子听说司徒雷登的的遗愿用一种妥协的方式达到了:他的骨灰并没有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址只是在杭州和他的夫人一起合葬了.不知道如果人有灵魂他在天堂看到会做何感想

西南联大在民国的历史中留下如此厚重的一笔恐怕并非只是他是三所学校的联合.更多的是他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所信奉的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知识的追求与尊重.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让西南联大对后世有着极为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培育了一批为人们所尊重的大师.

没有被专制关怀到的大学是幸福的.和朋友时常感叹到如今的大学就只是一个挂着牌子的职校而已还有一些学校以自己培养工程师为荣耀.丧失了崇高理想的大学在庸俗的肮脏的大地上能够有什么值得荣耀?迁校以前的联大是幸福的在国民党势力还没到的时候得到了自由迁校后的联大也是幸福的在云南那个远离政治的一隅继续沐浴着自由的光辉

没有人会否认在那些日子是物质是缺乏的然而生活却从未曾因此失去色彩.即便是泥墙茅草棚的校舍也无法阻挡人们求学的热切心情.每天例行的躲飞机轰炸也只是为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在如此的环境下获得一种心灵的平静

话说西南联大整个也就一千多学生师生比高达一比五我至今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比例.就像加州理工每年只招收400人不到最后能够毕业的却只有200人不到.在中国如今的大学一个一个招生都赶得上人***炸的速度上课还真可谓是济济一堂不愧是人口大国

对比一下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形不由得心生一种悲哀这种悲哀是对于时下生活的一种无奈.如果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做的话那么大概就是把我们的头抬起仰望天空让自己为这浩瀚的宇宙和渺小的人生所感叹为自己的命运思考

http://www.missway.cn/entry/404.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