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萨特文集(1-7卷)《读恶心有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50:39
  • 89

“它是它不是的东西,它不是它是的东西。”

总有这样的例子:在上学期间,虽学业紧张,但总是忙里偷闲地写些文章,疯狂地看书,而丝毫不管自己做这类事情的时间是否允许。又会为自己放假后制定一个个宏伟的目标如做一部恶搞片子,天天写诗,深入看一些编程相关的书籍等等。而事实上,待到考完期末考开始,合法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暴涨,但一切欲望都随着膨胀而变的稀薄。食之无味,没有目标,尽管荒废时间在看碟之上其实并不能享有真正的快乐。自己所希望的触手可及胸中却泛起一阵阵恶心,昏昏然不知所为……

时常会问自己,我这究竟是个体的病人还是社会共有的问题。看似对人生很有计划,实则毫无目的,绳子一松便成了喷气球浑浑噩噩不知所踪。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我为了什么而存在?难道为了一个概率逼近于零的偶然就成了必然的负担?

我们存在都是为了偶然吗?如果这样,我们还需忍受那存在的煎熬?再看看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忘了存在的必然性,开始逃避于相互间真诚作弊的目光中,毫无意义,这只是一片虚无。如果没有设计自己的本质,存在只能偶然。而多少人偷安于这偶然。

意识不仅仅只具有能动性,人的意识不仅具有选择作用。尽管相对于社会共同意识,个人的意识太过渺小,不足以充斥那一片虚无,但只在自己周围填充,也已经能为此在创造出一份必然。

“我思故我在”并非正确,以为在自觉的思考之前人便有了不自觉的意识。而“我思故我摆脱存在的偶然”呢,也是错的。即使认识到存在的偶然性,我们也只在自觉阶段,而只有自为,我们才能承受历史的必然性。自在存在只是行为的基础。

所以我今后是应该一如既往的浑然下去,还是应该有所为呢?这恐怕是本书想对人们说的。认识存在之后,是该摆脱偶然而承受存在,还是逃避存在,这个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内心却靠向了后者。

就像某著名网言曰:“生活就像QJ,你不能反抗它就该学会如何享受”,太多的人学会了逃避!

2007-03-10 10: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