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怪诞行为学》(中信出版社,2008)的第8页,作者丹·艾瑞里展示了这样一个实验:
设置背景是征订某本杂志。给不同的被试略有区别的两种宣传彩页,如下——
A彩页
欢迎光临《经济学人》征订中心,请选择你想订阅或续订的方式:
□电子版:每年59美元
□印刷版:每年125美元
□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125美元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根本不会有人选择第二个选项。选择第一种的占16%,选择第三项套餐的占84%。——那么,如果把根本没人选的第二个选项去掉,会有什么影响吗?这就是另一张彩页的内容)
B彩页
欢迎光临《经济学人》征订中心,请选择你想订阅或续订的方式:
□电子版:每年59美元
□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125美元
(结果是,去掉了一个完全没人选的选项,却给最终比例造成极大改变:选择第一种的上升至68%,而选择套餐的骤降至32%)
实验的结论是:一个没有人选择的选项,却影响了大部分人的判断。这个选项,可以叫做“诱饵选项”——因为诱饵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认识了这种思维的本质,想想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情况——
某个客户终于打定了主意,揣了70万来到奔驰车行,准备下单买一辆C级车。销售看他意愿很高,而且也有钱,就对他强烈推荐90万左右的E级车。客户看过E,觉着确实比C好,很高兴,就问还有更好的吗。销售当然想多赚一点,于是就把客户领到了110万的S级车面前,客户详细了解了S的各种优越性能,发现这实在比C强多了……
你猜到结果了吗——客户最后什么都没买,连打算好的C都没买。
对他来说,S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但是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本来就不可能选择S,但是看过S之后,也影响了他对C的判断。于是干脆放弃了。S选项,可以叫做“幸福选项”——因为幸福总是可望不可及,但对比之后就对其他不满意。
无论是“诱饵选项”还是“幸福选项”,以零选率的表现居然可以极大影响整体结果,这都是人类非理性行为的体现。那么,如何可以利用这一模式呢?
1、当年李敖竞选总统,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得票率仅为0.13%,虽说他自己认为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是,有办法能再多得一些选票吗?有,那就是找一个“诱饵选项”也号称竞选,这个人要在很多方面和李敖很像,但是资历和能力明显比李敖低一截。这样,犹豫不决的那部分选票,在眼花缭乱之际,会发现这个诱饵选项很容易排除,对比之下李敖好多了……
2、如果你想追班花,但是又觉着自己太胖,那么,你可以掏一百块钱,让隔壁班里的超级大胖子写一个月情书给班花……
3、如果有某位员工想要离职,比如联系好了要进入某家咨询公司。你认为这条路不适合他,或者,你就是不舍得他走,但是,就你对他性格的了解,这时候劝阻或挽留都是没用的。怎么办?也许可以试试“幸福选项”——你对他说,想去咨询公司啊,挺好啊,不过,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直接进McKinsey或者Boston呢?Roland Berge也可以投简历试试啊!你想想,如果现在进入这些顶尖的咨询公司,那你今后的路会是怎样……
4、如果班花要离你而去,转投一位多金帅哥,那么,死马当活马医,你可以请朋友中最阔最帅的那个家伙,也来掺活一把,结局会有变化也未可知……
5、如果小孩子一定要买某个玩具,但是你不想买给他,你可以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特别想进入某家公司,而你知道你和另外一位候选人的情况各有千秋,你可以___________
7、如果你老婆读完这篇文章,认定老熊是太狡猾的家伙,劝你跟我隔袍断义,你可以___________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49:5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1971.html
下一篇
红楼梦《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