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因为是四部放在一起写的评论,所以就统一发在第一部下面了,内容是四部都有的~)
在经过了长长长长的心理准备之后,才再次展开了这个名为《伤痕》的故事。我曾经说过,这部小说是“只要想起来就难过的连饭都会吃不下去”的作品,所以每次阅读都不啻为是对精神的拷问。之所以忍受着想要别开眼睛的冲动再次阅读这个故事并对它做一些分析,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所要传达是每个人都应当知道但是事实上却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些事情,比如对于上进心和成功的定义,比如面对背叛的态度,比如对责任的清醒认识。
《伤痕》这套小说共分四部,第一部《冰冷的指尖》,第二部《荆棘的王冠》,第三部《冰点下的恋情》,第四部《笼中的青鸟》,此外在每部正文之后都附有番外小说,分别是《迷路》、《水族馆的午后》、《水仙》、《指尖的余温》和《小王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一套小说,但是如果能将其内在具象化为重量或是体积,那么四本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小说主要描述了财政部精英三崎晃司为了爬上更高的位置而入赘著名财阀桐原家,婚后却被检测出患有重症男性不育症(无精症),家庭地位一落千丈。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他在岳父的威胁下卖身给政界大佬筱田。当得知自己的妻子怀孕的消息后,他的精神几近崩溃,而他在事业上的劲敌、同为财政部精英的司马彰典却在这个时刻对他伸出了手,并与他发生了肉体关系。随着彼此不断地了解,两个人都感受到了对方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经过了众多的事件之后,两个人也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第一部主要围绕桐原自身的变故来写,第二部主要写桐原和司马两个人的家庭问题,第三部则以司马家庭的分分合合与桐原在事业上的投机为矛盾,两个人的感情急转直下,第四部则是伴随着恶势力(笑)的倒下,桐原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发现,两个人的感情由飘忽不定转化为更深沉的相互依赖与竞争,全书在桐原的微笑中落下帷幕。
看似一个可喜可贺的结局,但是正因为知道这可喜可贺之前的道路是多么崎岖,所以才能为这个结局露出会心的微笑。四本书看下来,桐原由一个简单而神经质的精英逐渐恢复为一个充满了朝气的人,而读者也似乎是随着桐原的成长经历了一次人格的完善。
第一部《冰冷的指尖》,题目来源于桐原畏寒的体质。当积累的压力将桐原击溃之后,他就变得难以入睡,而与司马交合的那天夜里他却获得了深沉安稳的睡眠,从此他开始留心起司马这个掌握了自己全部弱点的男人。小说中曾经用“用他那冷漠及不需要别人帮助的神情走得比任何人都快”来形容桐原的做事风格。第一部中的桐原确实是一个野心勃勃却遭到命运玩弄的人,他虽然被现实击溃过,但是他内心的火焰却始终没有熄灭,就像在他冰冷指尖下所掩盖的是无比热情与官能的欲望一般。桐原在这里呈现出的是一个可怜可悲的形象,他值得读者同情,但是却不值得人去爱,因为首先在他心中就没有将其他人类看成是值得去爱的对象。或许看过后面的故事,回过头来我们说桐原之所以冷漠是因为他对感情太过生疏幼稚。但是就像现实所呈现出的一样,人们很少去思考他人行为中更深层的含义,默不作声既可以理解为害羞,也可以理解为冷淡,全看受事方对行为人的了解有多深,而桐原所犯的错误恰恰是在一个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环境下把真实的自己暴露给别人看,不但伤害了别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而司马是最早发现这点的人,他能感觉到这个浑身是伤的男人有着比一般人更强韧的精神与耐力,他只是暂时走不动了,等到他恢复过来时,将是个可怕的对手。而我甚至想感谢司马的这种想法,正是这种对桐原不断的挑战与丝毫不敢大意,才使得桐原能从命运的低潮中恢复过来,成为一个人,而非一个玩偶或是一具行尸走肉。
如果用议论文的结构标准来衡量的话,《伤痕》这部小说简直可以说是严格地遵守了议论文的要求,起承转合四部分对应着四部小说。如果说第一部是奠定了整部小说基调的总起,是向读者揭示了矛盾大体走向的话,那么第二部就是“承”的部分,承接第一部将矛盾继续推进,将人物的性格发展的愈加饱满。
第二部采取兵分两路的写法,一方面继续描写了桐原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营建别室、妻子外遇并怀孕生子、通过筱田大佬爬上更高的位置以及与司马感情的波折;另一方面用不是很大的篇幅叙述了困扰着司马的两个问题——亲子问题与桐原。相对于桐原生活的波澜万丈(笑),司马的生活虽然显得平和,但是也更为真实,无论是协议离婚期间对儿子的思念,还是当知道桐原通过其他手段得到更高位置时所感受到的背叛,司马的烦恼始终集中而深刻。或者说,司马的问题比起桐原的来更加无法解决。一般人不大可能会经历桐原那样的人生,但是司马的烦恼却会是每个成年人都可能遇到的矛盾,工作与家庭的不可兼得、恋爱与婚姻的不美满、感情上的暧昧处境,这些都让人感同身受。比起第一部的紧张与动荡,第二部的氛围可以说是暗潮汹涌,虽然表面上并没有暴露出矛盾,但是矛盾却在暗地里不断积累滋长。
桐原为了逃避岳父家窒息的气氛而在外面独自租了房子,这一举动原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精神,但是这却更加拉远的自己与妻子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弥生的出轨虽然说不上是什么正义之举,但是也是人之常情,桐原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使得自己再次受伤,他的不善表达使事情进一步滑向了不可挽回的境地。而通过筱田大佬爬上秘书官职位一事,表面上看来是让他在与司马的竞争中取得了先机,但是这件事情却伤害了司马,使司马的心逐渐远离了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中。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桐原的咎由自取,但是反过来看,这一切原本都是他无意识中的自我保护,租房子是为了平衡自己的精神,获取职位是为了重新确认自己的价值,这些原本都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呢?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桐原在探求如何才能使精神更加成熟时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他必须在经历了这些不成功与自我伤害之后,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感情与事业之路。如果说是妻子的出轨教会了他不能回避交流,是司马的疏远教会了他应该懂得珍惜与分享,这样或许会更加清楚。这部故事里,虽然桐原依然是个寂寞的、手脚冰冷的失败男人,但是我们从他最后对司马的表白中还是能看到他的成长与挣扎,而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第二部的标题是《荆棘的王冠》,川井在书中写道“忽然,司马觉得桐原头上的王冠好像用荆棘作成,充满了伤人的尖刺。桐原的确是一个对感情毫不关心的男人,但这种人比比皆是。 然而,这充满尖刺的王冠,却镶嵌在这个悲哀的男人头上,只是毫无用处地让他流着不必要的血。”或许可以将这段话看成是川井为桐原做的辩护,桐原的悲剧并非是他个人全部的责任,因为“桐原的确是一个对感情毫不关心的男人,但这种人比比皆是。”那么也就是暗示我们,如果有人能真正走进他的心灵,真正地理解他关心他,那么他就不会这么“悲哀”,也不用“流着不必要的血”了。而人与人之间所缺少的正是理解与沟通,正因为缺少了这两个条件,冷漠才被人认可,成为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木原作品《不脱衣的男人》里甲斐谷对藤原的自省“明明知道自己做过什么坏事,却毫无反省之意。还自暴自弃地想反正我就是坏。没顾虑到藤原也跟自己一样,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样会受伤、会哭泣……”当我们去伤害别人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把别人想象成不会受伤铁石心肠的人,或者仅凭自己一厢情愿的理解就认定对方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伤痛苦,但是实际上,无论任何人,被对方伤害总是会受伤会痛苦会烦恼的,没有一个人例外,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冷漠而不懂感情的人,也会在你难以想象的部分存在着脆弱与无助。桐原头顶上的王冠就像当年耶稣所戴的那顶荆冠,不过是徒增悲伤与屈辱而已。但是,不要忘记了,当耶稣成为精神世界的王时,那顶沾血的荆冠就成为他战胜自我迈向永恒的象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桐原这顶满含悲伤与痛苦的荆冠,也终将成为他获得新生的见证。
第二部故事中的司马戏份虽然琐碎,但是却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升职风波中与桐原的感情纠葛,不仅表现出司马好胜、重感情的性格特征,也体现出他性格种隐藏着的狭隘与粗暴的特点。他之所以疏远升职后的桐原,是因为他认为桐原通过筱田大佬获得秘书官的职位是对他的“背叛”,也就是说,他不认可桐原的工作能力,认为这不过是桐原对政界要人邀宠献媚得来的职位。但是他却完全忘记了桐原是多么抗拒与筱田的关系,他也忽视了桐原是与他一样工作能力超群的主计处精英,他看到太多桐原的弱点,使得自己对桐原的评价产生了扭曲。而在与桐原的关系种处中于上位这一事实,也使他对桐原的感情更倾向于独占与单方面的给予,并没有考虑到对方是可以与自己站在同样高度角逐的男性,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桐原当作是平等的爱人,而仅仅是无法抛弃的可怜可爱的人。如果换成是另外一个人以同样的方式获得这样的职位,司马大概只会觉得愤怒而轻蔑,觉不会产生“被背叛”的感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第一部中当他知道桐原入赘到了财阀桐原家得到强力的后援时,除了表现出些微的挫败感与更强的竞争心之外,并没有产生更多的想法。但是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司马对桐原的意识已经从“被照顾的可怜人”深入到了“想要独占的存在”,或许这还远远称不上是真正的爱情,但是嫉妒与占有欲却是爱情的体现,就像《三千》特典中路西法多对于自己没能成为萨兰丁的第一位而对父亲产生了嫉妒之心一样,这可以说是爱情的萌芽,如果假以时日引导得当,一定能成长为美好的爱情。而司马自己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川井在文中写道:“……意识到这种暧昧不明,又近乎憎恶的感情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司马缓缓抬起头来。光是想都觉得恐怖,能为这种感情定名的只有一个……自己对这个男人,对这个连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男人……说不定已经有了异样的感情。”虽然司马本人觉得恐怖,但是对于局外人的读者来说,应该算是松了一口气吧,至少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就很让人欣慰了。
如果说第二部的故事是能够让人抱着期望的缓慢进展着的情感历程,那么第三部的故事就正像标题所表明的那样,是“冰点下的恋情”,可以说这部的内容是完全可以把之前涌上来的热血一口气全部冻结的残酷。无论是司马与桐原之间小小的摩擦,还是司马回归家庭并决心斩断与桐原的关系,都是绝望而冷酷的情节,让人不禁想询问“究竟是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严格说起来,第三部中的大事件就只有司马与桐原分手这一件,其他事情都是围绕着两人分手前前后来叙述的。从最开始桐原对司马的伤害,到司马妻子与司马的二次同居,再到司马与妻子的再次破裂,司马在第三部中分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情节。而相较于司马的不安定与矛盾,桐原再第三部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成长,可以说第三部是桐原自我审视与成长的一个转折点。
故事以赏花为开始,桐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与司马的感情。虽然他不认为司马对自己抱有恋爱的感情,但是他却能模糊地感觉到司马对自己的关心与在意。他想知道自己的什么地方吸引了司马,为什么司马愿意与自己分享樱花盛开的美景,尽管没有答案,但是桐原却感受到了与以往不用的与他人之间的温暖联系。
桐原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与妻子的关系。当妻子犹如对待猛兽般地防备着他时,桐原感到了不解:
“到底是什么把一个如同少女般天真的妻子,变成像现在这样充满防御心的刺猬?桐原虽然完全无法理解,但是也试着开始去思索,从来没有想过的自己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结婚这三年来弥生的立场。”
如果说之前的桐原已经自顾不暇,完全无法考虑到妻子的感受,那么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可以看成是桐原成长的一种表现?人们常说“温柔的人是强大的”,因为对别人温柔意味着可以承担起——至少是愿意分担——别人的痛苦与不幸,桐原之所以对所有人显得冷漠而无所谓,不单是因为他拙于表达,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精神根本没有强健到可以去替别人承担不幸,而自我中心的人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孩子是没有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的,所以孩子的行为总是显得无理而狭隘。可以说之前桐原的精神处在一个孩子状态,而现在他能将注意力投注到妻子身上,也正是说明了他的成长,他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对此展开思考,如果这还不能称之为成长,那么什么才叫成长呢?
而桐原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最深刻,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他也不曾想过要去给予什么。不只司马,还有妻子弥生、父母、兄弟、同学以及同事,即使学生时代交往的朋友,他都没有想过要给他们什么属于精神上的东西。司马、弥生,或其它人是用什么感觉在跟自己交往的?”
问题的关键是“付出”。
就如同沟通是双方共同的行为一样,无论是爱意的表达还是感情的付出,人们总是期待得到某种回应——注意,不是回报——声音也好眼神也好,要表达出“我知道你对我付出了什么,我对此感到十分幸福”的意思。没有人愿意跟木头人谈感情,交流的前提是认同对方的付出,并且付出可以匹配得上这个“付出”的“回应”,只是一方在热烈的呼唤与给予,而另一方却毫无反应,那么无论是多么坚韧的人也会觉得疲惫觉得受伤吧。就像地球人一直对着幽深的宇宙发出这样那样的信号,但是却没有任何存在给予回应,于是人们就相信那里并不存在什么。无法让对方确认那里存在什么,也就是等于向对方表示那里什么都不存在。无论是妻子弥生还是司马,他们都付出了不同程度的热诚与感情,但是当时的桐原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中无法自拔,没有给予回应,而他心中也没有关于回应的确切形状。他认为妻子家境富裕,不需要自己付出什么,而司马精神坚韧,自己也没有可以给予他的东西,所以只是一直默默地接受着。或许这不是桐原的错,但是事情的根源却依然出在桐原身上。如果他能对妻子再多付出些关心与关注,或许妻子就不会出轨;如果他能对司马多些回应,或许在司马的妻子请求复合时,司马就能多考虑他一点——虽然结果可能一样是离开——桐原直到所有的人离开、自己一无所有时才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太晚了点?
面对同样窘境的还有司马。司马与妻子之间的隔阂最根本的问题是价值观的分歧,或许单靠沟通是无法协调的,但是诚如司马自己所说的,如果自己能对家庭多上点心,或许也不会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了。至少友人有贺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以司马的性格来说,不能协调才是正常的,他的性格中有着保守而简单的部分,一旦觉得无法沟通就会厌烦沟通,所以家庭问题才会成为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而分手的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互相思念着对方却让人觉得莫名的心酸,或许他们想要依靠的仅仅只是人的温暖,而不是会随时改变的语言与心情。
故事最后以桐原思考礼物所蕴含的意义结尾,呼应了桐原对“付出”这件事的思考,在圣诞节落下的第三部的帷幕,让人在冰点以下,感受到了一丝恋情的温暖。虽然是在冰点下,但是恋爱的种子或许只是沉睡,并没有死亡。
第四部是峰回路转而充满了温暖的最终卷。叫做《笼中的青鸟》的这个故事,温馨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换了作者的地步,笑。就像标题所揭示的那样,这卷故事着重讲述的是青鸟——也就是幸福——如何被捕获的故事。
以司马摇摇欲坠的夫妻关系为开头的这卷故事,因为穿插着更多关于桐原成长的消息而显得不那么动荡。司马的家庭最终以破裂收场,而因为桐原的改变,妻子弥生与桐原的关系却有了长足的进展,虽然不是夫妻爱,但是那种好像家人一般的牵绊或许才是最适合桐原的。而桐原为了彻底与司马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甚至不惜与筱田大佬分手,所需要付出的勇气连司马都为之战栗。桐原岳父英辅的倒下,更使得桐原成长为可以被人依靠的存在。在经历了众多的挫折与坎坷之后,桐原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对司马说“就算没有岳父的帮助……没有筱田当靠山……我也能凭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天地,爬到属于我的高处。”、“我不会输给你。”这样的话,而我们一直想看到的正是这样充满了对视与追逐的关系,不是谁依靠着谁,也不是谁保护着谁,而是即使充满了伤痛与折磨也要努力追逐下去的关系。
第四部书更多的阐述的是关于幸福的定义,正文中所提到的“有点像童话里的青鸟一样。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笼里,而幸福就近在身边。”不仅是对标题的阐释,更是川井对幸福的理解。无论是桐原还是司马,无论是弥生还是奈津美,他们都因为忽视了身边的事物而遭遇了极大的痛苦与伤害,而最终发现了青鸟的人们或许会发现,其实青鸟一直都在身边,其实幸福距离他们一直那么近。
相对于前三卷的跌宕起伏,第四卷明显表现出结尾卷所应有的平缓与稳重。束缚着桐原的枷锁一件件脱落,而桐原也借由排除过去的一切获得了新生,那个曾经让我们蔑视、憎恨、可怜、惋惜的男人,在最后毫无惧色地踏上了崭新的人生之路,我们为这个男人喝彩之后,或许可以从他的足迹中学到更多关于人生的定义。就像桐原自己所感悟到的那样——
“长久以来盘踞在心中的价值观也完全被颠覆。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真的改变了许多。但奇妙的是,桐原并不觉得害怕和空虚。就像把褪色的过滤器拿掉一样,他的世界一下子鲜活了起来。他在事物上找到了以往被自己所忽略掉的价值,整个视界增添了无限色彩。或许原因就像弥生所说的只是一些小事,但桐原明白这些已经足以改变一个世界。”
桐原与司马的故事就此结束,长篇大论的分析让人觉得机械而枯燥,让我们永远记得那些温暖而细小的事情吧,比如在夜里数着樱花睡着,比如在圣诞节买礼物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比如在温室里抱着结花泪如雨下,比如在失落与悲伤中听到的“喜欢”,比如在同一个会议室里的目光交错与相互角逐——这些才是青鸟,才是能够治愈“伤痕”的“幸福”。
作为川井老师的代表作,《伤痕》可以说带给读者极大的震动与反思,充斥其中的人文关怀与平民意识更拉近了它与读者的关系。不同于纯粹的黑暗系小说,《伤痕》始终致力于描写如何“痊愈”的这个过程,他所要想我们展示的并非只是现实的残酷,更想传达一种生活“即使残酷,也有其可爱之处,也应该认真努力地活下去”的信念。相信每个看完《伤痕》的人都会在心中对这个故事做出各种各样的诠释与理解,而唯一相同的是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原创评论,请勿转载】
原文阅读地址:http://somariff.blogbus.com/logs/27491911.html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45:4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