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丁丁与我《重温激情满怀的岁月》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45:29
  • 69

屈指数来,丁丁已经80岁了。

1929年1月10日,主人公“丁丁”和他的狗“白雪”在儿童读物《小20世纪报》上诞生。此后,卡通形象丁丁一路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数十年中,24本丁丁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曲折的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因此赢得亿万读者。

只是,在被感动的瞬间,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想到过:那个头上顶着一撮金黄色头发的大男孩、那个一身正义感的记者丁丁,如果真的活在世上,其实已经是一个长须飘飘的老爷爷了!但,即使岁月如此久远,今天的人们,打开新版的《丁丁历险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却仍然是那个为了和平、友情和正义而奋斗不止的大孩子。这,就是文艺的力量。当我们渐渐衰老,甚至在无奈地离开这个爱恨交织的世界,而我们的作品还在。据说,这也是被大家认可的、使生命得以延续的方式之一。

□书评人 冯磊

1 就在丁丁80岁生日的当儿,一本事关“丁丁之父”埃尔热的访谈录出版。埃尔热本名乔治·雷米,比利时人。此公虽然因为丁丁的形象而声名大噪、财源滚滚,其实却从未进入专门的美术学院。显然,是自学成才的传奇人物之一。这本名为《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的作者是比利时记者努马·萨杜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和埃尔热结成了忘年之交。

哲人说,怀旧是永远的时髦。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回忆起丁丁和小狗白雪的故事,其实,我们也是在赶时髦。比如埃尔热,时隔多年被人重新提起,并且再次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那其实也是一种时尚。当然,这里必须提到的是,即使在80年后的今天,即使是勇敢的丁丁在事实上已经成了卡通族的爷爷辈,那个正直而勇敢的男孩子还在重新赢得大批的读者。由此,你不能不赞叹埃尔热以及《丁丁历险记》的独特魅力。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究竟印刷过多少种著作?又究竟有几种著作具有这套漫画书的如此魅力?我觉得,实在是屈指可数。想当年,那些我们愿意读的、我们不愿意读却被动阅读的作品,有多少是红极一时、漫天飞舞啊!可是到后来,能够保持持久影响力的著作又有几何?而丁丁的魅力却仍然独存。怎不令人感叹。

2 埃尔热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我觉得,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作者首先是一个一流的漫画家,卡通形象设计尤为可爱(在这一点上,作者曾经得到中国艺术家张充仁的帮助)。比如丁丁头顶那撮让人难忘的金黄色头发,就是一个出色的创意。绘画功底扎实,卡通形象引人注目,这其实是漫画家成功的一半了。

其二,作者的漫画塑造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形象。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丁丁和他的伙伴来到过中东的大漠中,在红海上与敌人周旋,探访过古印加文明。丁丁的聪慧、勇敢,以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为《丁丁历险记》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

其三,埃尔热在创作过程中,总是不断糅合进新的元素,比如丁丁参与过拉丁美洲革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登上过月球,还曾经来到过中国。这些题材,契合了时代主题,同时又将文化、政治、经济等等诸多因素融合为一体。使得丁丁的形象一次次在世事变迁中高大起来。一直朝一条英雄的路上走去。

无疑,埃尔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提及丁丁,总是有人在说“像丁丁那样完美”,或者,“丁丁那样的人”。对于自己塑造的这个形象,埃尔热自己也说,丁丁是他塑造的完美偶像,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丁丁那样完美。

3 读《丁丁与我》,对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书中提到,在20世纪初叶,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人的认识,不外乎一条大辫子,虐待婴儿,***烟馆……这些负面的形象,据说是从义和团运动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得到的。而同样在20世纪初,中国人对于欧洲的戒心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史书中说,清朝末年,中国民间曾经有西方传教士用婴幼儿心脏炼制药品的流言……彼时彼刻,即使睿智如李鸿章之流也无法阻止。

但是,在《丁丁历险记》中,埃尔热笔下的中国人(《蓝莲花》以及《丁丁在西藏》)却是知书达礼的。在《蓝莲花》中,埃尔热揭露了日本人阴谋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真相,据说日本方面曾因此通过外交途径而进行交涉。

埃尔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来自于他的中国画家朋友张充仁。两位画家之间的交流,化解了中西方之间的诸多猜忌和积怨。这显然是武力和外交都无法解决的。据说,在全世界,通过《丁丁历险记》知道“张”(以张充仁为形象塑造的人物)的人超过了10亿。那么,当今世界,因为丁丁的缘故而改善了对中国文化认识的人士,究竟又有多少?

读《丁丁与我》,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理想主义的重要。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通过一个卡通的记忆来重温激情满怀的那些岁月,无疑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话题。

最后,再提一本也是近期出版的关于丁丁的书《永远的丁丁》,讲述了埃尔热这部心血之作的创作历程。其中,埃尔热天马行空的幻想,建立在时事主题之上的真实,精确细致的细节描绘等,突出了丁丁的创作者所追求的“真实感”。书中披露的大量图片值得每位“丁丁迷”收藏和反复品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