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阿娜伊斯·宁日记(全四册)《阿娜伊斯·宁:斑斓而伪装的一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41:51
  • 34

“我犯了许多错误。我错在于过于理想化。我错在虚构了一个世界,我在这个世界里,而且还邀请其他人也住进来。在这个世界里之外,我根本无法呼吸。我错在生活得过于严肃、沉重;但我从未犯过生活得过于肤浅这个错误,我一直生活在深处。”

——阿娜伊斯·宁

1977年情人节,阿娜伊斯·宁去世,享年74岁。《纽约时报》为这名20世纪著名的女性日记书写者刊发讣文,丈夫雨果(Hugh Parker Guiler)和她的著名情人亨利·米勒一起被提及。在同一日的《洛杉矶时报》讣文版上,阿娜伊斯则作为鲁伯特· 保罗夫人(Rupert Pole)出现。两家大报,两个丈夫版本。这时,阿娜伊斯的丈夫们才真正被告知,从1955年以来,他们一直在默默分享同一位妻子。即使是死亡,也无法消除阿娜伊斯把谎言沉入海洋深处的决心。

经历了无数的、长短不一、简单或复杂的情史沉浮后,晚年阿娜伊斯练就了“非凡”且“细致”的平衡能力和旅行能力。在纽约,阿娜伊斯享受银行家雨果提供给她的豪华公寓、殷实生活和钱财,她告诉他,她喜欢美国西海岸的气候,她需要为躲避追求者的骚扰而前往那里;在洛杉矶,阿娜伊斯和鲁伯特住在低调、乡间公寓内,她经常离开他去纽约的理由是处理文学出版的问题。直到死前,她小心给鲁伯特透露自己还跟雨果有交往,因为他们还需要雨果的钱财。相比阿娜伊斯的自私,两名丈夫的忠实多少有点过度文明。鲁伯特不仅亲自把阿娜伊斯的骨灰撒向大海,也亲手把情敌的骨灰撒向了大海(后者死于1986年)。两名丈夫达成了默契,坚定维护作为完美女性艺术家的阿娜伊斯的公众形象。直到2006年鲁伯特去世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还坦言,自己不想要普通女人和普通婚姻。而他和阿娜伊斯的婚姻,注定是一场非同寻常的婚姻,而且是一场漫长而非法的婚姻。

1966年,阿娜伊斯生命转折之年。43岁的她,开始陆续出版私人日记,这一出版一直延续到1985年,前后7本。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性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正如火如荼。性男性女们在拜读阿娜伊斯日记时发现,早在20、30年代的法国巴黎,就有一名完美的女性主义者存在了。阿娜伊斯拥有完美的人生,美丽时髦、周游列国、生活独立、积极谋求与他人的关系,热爱文学、艺术、心理学,***自主,财务独立。人人都想成为阿娜伊斯·宁。一时间,阿娜伊斯名声大噪,成为美国女权运动的一个标杆。晚年的她在美国各大学、出版聚会中乐此不疲介绍女性写作和独立问题。

直至阿娜伊斯去世,重婚事实的暴露成为撕裂日记真实性的一把剪刀。日记第一卷详细描述了她和亨利·米勒以及其妻子琼三人暧昧和强烈的情欲。根据日记,美国导演考夫曼拍摄了著名电影《情迷六月花》。然而,四角恋爱中的重要人物——丈夫雨果在出版时被刻意全部删除了,在电影里,雨果也被人格贬低化为冷淡、只知道给钱的傻瓜。而银行家雨果一直是财务上最重要支持落魄文人亨利·米勒的人,此外,他内心极度敏感,还是一名雕塑家和导演。阿娜伊斯称,因为深爱丈夫,所以不忍在日记里提及其人其事。日记的主观性真实,随着丈夫的隐匿,显得情感真实而道德虚假。

1944年,在纽约,44岁的阿娜伊斯认识了年轻英俊的鲁伯特。后者小她16岁。在床上建立强烈的联系后,两人经过10多年的磨合悄然结婚。鲁伯特也承受了雨果的同样命运,变身为阿娜伊斯公开出版日记里语焉不详的神秘人。这种隐匿,更大多数来自她要平衡自己双重婚姻的权宜之计。据说,阿娜伊斯生前常挂着一把金钥匙,她是唯一能知道原版日记藏身地方的人。死后,她的日记出版权以及原版留给了鲁伯特,只有少数人才可能近距离观看。传记作家、学者Deirdre Bair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1995年,Deirdre Bair的《阿娜伊斯传记》成为摧毁自由女神阿娜伊斯的原子弹。Deirdre Bair采访了许多阿娜伊斯的至友亲朋。作者从日记里拽出一位自私、任性、分裂的阿娜伊斯。她把阿娜伊斯日记手稿给心理分析专家,指出30岁左右的她曾和父亲有过***的一夜;此外,她和米勒妻子琼并没有考夫曼电影《情迷六月花》里描述的事实性错误——发生了性关系。阿娜伊斯的确曾有同性恋情人,但在40年代的纽约,而非巴黎。她一生最大的兴趣在于吸引男人,从勾引丈夫的同事开始,继而为各种落魄文人,再是她的所有心理医生,中年的她则在纽约年轻同性恋男人那里寻求欢娱。传记里写道,一次,她因怂恿一名18岁的文艺男青年离开耶鲁大学,离家寻求所谓的自由。后来,因为男孩的父亲威胁阿娜伊斯,声称要遣返其离开美国。而关于这些尴尬,抑或秘密,读者甭想看到。在日记第四卷里,阿娜伊斯把周围的同性恋男子称为透明的孩子。正是这些年轻人的存在,把阿娜伊斯眼中压抑的、不可更改的、冷硬的世界变成一个可爱、有可能是美妙地、可塑的、等待被创造的世界。

当人类个体生活处于相对富裕和精美的状态,一名内心丰富、身体成熟、衣食无虞、有动人外表和才华的女人,该如何度过她的一生?

阿娜伊斯以她的日记做了一个斑斓而虚幻的回答。

七卷本的日记,绝对考验一名读者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因为她的日记基本经过大修、整容、改写。为避免敏感人物、官司、情感纠纷等复杂问题,主观性的真实,已经被人工的、重大遗漏所掩盖。而横跨40年的日记,从横断面上,展现了一名现代女人的个人历史。仅这一点,就弥足珍贵。更何况,这名以自由著称的女艺术家一生跟无数活跃在巴黎和纽约的现代文人有无数说不清的友谊和情爱过往。Deirdre Bair则认为阿娜伊斯给世人留下三宝:性、心理分析和自我。

情爱史、自我成长和写作是纠结在阿娜伊斯日记里的三座魔幻城堡。

阿娜伊斯的情人类型可以粗略分为两个类型,粗暴、不灵巧的成年男人和温和、柔弱的青年男子。前者代表了失落的父亲形象、权力、权威、成功、金钱和压制,在这一序列中,阿娜伊斯的情人从父亲、丈夫雨果、心理分析师兰迪、兰克、到文艺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爱德蒙·威尔逊是典型案例。他在日记里以被动的、枯燥乏味、老成的面目出现。爱德蒙为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批评家之一,曾接连发掘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学巨匠,从1944年后,他以《纽约客》杂志为中心展开了长达30年的文学批评活动。对于汲汲于文学圈无名的阿娜伊斯来说,这名床上伴侣没有给她的小说多少高度肯定,甚至在评价时显得挑剔吝啬。“那种大人物才拥有的特权,他提出他的要求,随后我利用我的美丽奴役了他,接着就抛弃了他。”她在日记中尖锐看出依赖和被依赖的利益关系。在爱德蒙愿意教授她写作、向她求婚时,阿娜伊斯在日记中写道,她担心自己的人生从此被掌控,威尔逊可能会伤害她、迫害她、压迫她。在阿娜伊斯11岁那年,父亲抛弃母亲和姐弟四人。她开始以日记的方式写信挽留父亲,从此她的日记一发不可收拾,而童年的某些姿势似乎有着永恒的回响。“儿时,为了不让父亲离去,我拼命抓住他的衣角不放,直到被人强行拖走。这种失败的姿势似乎延续了一生,我奇怪地重复着这一姿势,总担心我爱的一切都会离我而去。”

年轻男人的世界则代表了透明、残忍、贫穷、自由生长、不负责任。她爱上的男人序列里,都是一群坚定地不对他人负有任何责任的男人,从亨利·米勒、墨西哥神秘马克思主义者冈萨雷、戏剧家阿铎、同性恋作家戈尔·维达尔、丈夫鲁伯特等。日记里主体永远属于她和这群男人,她把表面的贫穷当作艺术家自由的召唤。这名良好家境出身的女人,把自己丈夫的钱用来支付情人的房租,拿自己的衣服和首饰进入当铺,换取他们的打字机、印刷机、食物、老婆的看病费,甚至召妓的钱财。阿娜伊斯日记里的抱怨充满了母性的疲倦和无可奈何,还有所谓英雄主义的幻想。“某一天,我会因爱成疯,被关起来。她爱得过度,这句话可以刻在我的墓碑上。” 在这名女性敏锐的洞察力,其流畅、诗意地叙述、温婉谦和的态度背后,每一次失败的情人关系,她都自觉分析为爱的过度给与。阿娜伊斯把自己定义为母亲、情人、朋友、写作伴侣等各种角色,她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些有才华的年轻男人身上,有着她永远无法复制、绽放的自由精神。而她的美丽、沧桑、财富、思想,无疑同样吸引了那些尚不成名的艺术家的种种渴望。特别是她与亨利·米勒在圈内轰动的爱情故事,更让无数男人前往膜拜这位“活着的缪思女神”。年轻人想成为米勒,他们谋划着得先成为阿娜伊斯传奇的一部分。在跟年轻人周旋时,这名银行家妻子忘记一点,她的所有一切都建立另外一个男人给予她的舒适生活上。她和雨果结婚50多年,可能从未想到与位男人离婚,纵容她所有的私情,敬重她的艺术家天分。而到最后,她的挥霍,几乎导致雨果的破产。

阿娜伊斯敏锐地分析他人,甚至恶毒。她指出冈萨罗妻子在利用丈夫的软弱和善良装病,吞噬他人的生命力时,而当这点运用到她对待丈夫和情人的态度上,似乎在日记里,至少在公开日记里已经象一群深海的鱼群迅速消失了。阿娜伊斯的洞察力多少跟心理分析家长年相处有关,其中情人兰克为弗洛伊德得意弟子、精神分析学派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信徒之一。她还曾到纽约作过半年的心理分析医师。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中产阶层,盛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娜伊斯把分析的才华在日记里放大,而一旦用于虚构他人的生活,还原熟悉的场景时,她的小说创作能力就减退了。日记妨碍了她的小说,助长了无限的自恋,唯美态度。“亨利拥抱一切,包括丑陋的、病态的、粗俗的。我羡慕他。我人为美化自己的世界,只选择与有素质的人交往,只选择与美、精细、静止的东西交往。”在日记里,阿娜伊斯深刻分析自我和情人的不同时,并未发现,她的写作才华的有限性并不在于个人世界的狭小,而在于她处理世界的态度,自私、虚伪,无法深刻地挖掘自我和环境真实、丑陋一面,她的写作永远立足于自己的故事,而面对自己,她总是蒙上了一层面纱去看待自我的灵魂。她公开自己的日记删节版本,一方面呈现了一个孤独、渴望交流的深刻灵魂。另一方面也无情暴露她还是那位中产阶级家庭出身,需要时刻用香水和华服、优雅和礼仪来营造成虚幻的、美丽的世界的女人。她立志要成为弗吉利亚·吴尔芙一样的女作家,这时她的才智因为自恋、不懂得关心外部世界,在残酷的写作世界中遭遇到不可避免的失败。世界是反讽的。她为了生计写作的两部***小说《维纳斯》和《小鸟》一路畅销,因为这两本小说,她成为20世纪西方世界最早写***小说的先锋;而她早年花费无数心思写作的小说跟随着她的日记出版才陆续被挖掘出来。而今,她的日记还被屈辱地打上了一个问号。

西方世界有很多类似阿娜伊斯的伟大文学情妇。在物质富裕,精神面临无限追求的19世纪、20世纪,这种才智女子发挥激情的余地多在沙龙文化和交际圈中。以奢华与伟大著称的巴黎沙龙女王奥托兰·莫雷尔是典型的例子。18世纪所有能想象的文人和名人都在书信、绘画作品中谈论过她,亨利·詹姆斯、济慈、萧伯纳、卓别林,其中罗素是其最有名的情夫。这种西方传统也残留在后来者阿娜伊斯的基因里。而她渴望更多,自我成长,渴求世俗社会的认同,让她想超越交际花本身的职能。她在展现女性不同寻常的宽容和尊严时,也在自我幻想中暴露出人性的自私和丑陋。她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阻止她成为比情人们更伟大的作家,尽管她为《北回归线》出资,并作序,并敏锐挖掘出亨利·米勒、戈尔·维达尔尚在萌芽的才华。她无法复制他们,更无法破茧成蝶。

(《阿娜伊斯·宁日记》四卷,2007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写的,那时我还真有点幼稚,呵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