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里看到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姑娘在向她的同伴推荐这本书,说:这本书写的可真好,我觉得就像在写我一样。
是的,这种感受,你一定经历过。
比如说和男友已经没有了感情却不知怎么说才好;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冷漠与厌倦;面对自己的缺失和别人的饱满而产生的小小刻薄;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却不知该走向哪里……
这是属于青春期的哀愁、迷茫和百无聊赖。
它不激烈,不绝望,也不叛逆。它是小小的,一点点地侵蚀掉你。
而在听着那个高中生说话的时候,我却想起波伏娃的一句话。她说,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生活是无聊的,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无论是寂寞还是快乐,都往往不过是内心幻觉。如果是这样,为何不饶过自己,活得开心一点。
聪明人往往懂得讨好自己。我们都明白,人生从来不是游乐场。既然如此,那么不快乐不如意分明就是人生常态。又何必沉溺其中。除非你有自虐倾向那么另当别论。
身边真正多年陪伴的老友并不多,但她们无一例外都活得格外鲜活明媚。当然她们也不是没挫折。只是执念又如何,人生百年不都是一样都要过。不再执着于寻找所谓快乐,反而更容易感到幸福。和这样的朋友谈话,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眼界是多么小,自己舍不得放手的东西是多么不值得。
书如朋友。
苏童说:文学反映的就是生活中那些病态的东西。的确,我们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大多都是不如意。只是如何对待,却又大有不同。
和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同时在读的是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两本书讲的都是孤独处境。在《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父亲的孤独与冷漠,对这个世界的置身世外。而作者是在剥茧抽丝地层层分析着他父亲的处境。毫无疑问,这不是一本让人轻松笑起来的书。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诚意与努力。作者努力想找出一条路来,走出这茫茫迷雾。而相较之下,青山七惠却没有让我看到这种诚意。她拥有卓越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因而细微地描述了青春期孩子的艰难处境。与此同时,她却并没有试图给出解决方法。很多年轻孩子在书中得到了共鸣,从而获得了一种认同感。这让她们认为青春期里的忧伤哀愁迷茫是理所当然的,美好的,甚至是可以用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的。
当然,我们并不拒绝这样的作品。这样的风格的作家他们在虚无中行走,点出的是虚无所在。我们亦可以在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细腻的情感中看到若隐若现的另一个自己。
只是我想我们有责任告诉那些太过年轻的孩子:哀愁并不是件美好的事,忧伤也不值得标榜。
忘记从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life is hardso we should live harder.
林夕也说,原来我非不快乐。
我只是想,快乐总好过悲哀。人生已经太过艰难,我们又何苦自己为难自己。
如果你有时间,大家不如相约春游把酒言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40:0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1258.html